APP下载

传统文化自信要从孩子培育

2017-05-12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7年3期
关键词:动画片工作者传统

近日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并强调要“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从幼儿抓起,构建“课程和教材体系”,可谓切中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肯綮。

如何把《意见》落到实处,值得教育文化工作者深入研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幼儿时期是再好不过的时机了。然而至少在时下,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动画片,大多还是外来的,阅读的童话和绘本,也是以翻译作品居多,甚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相当一部分也是舶来品。如何在幼儿阶段让孩子更多更好地接触传统文化,是一个有待探索的大课题。能否有更大作为,关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能走多远。

疏离了优秀本土文化,教育很难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外来的优秀文化当然要吸收和借鉴,只要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尽可以“拿来”,但我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应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幼儿教育模式,基本上都能在中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中看得到,但中国几千年幼儿教育实践总结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摸索出的许多幼儿成长和教育的规律,提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还有待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进行科学的、创造性的转化和应用,这也正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幼儿教育的有识之士正在为此付出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比如,在國家财政支持下,有儿童教育研究者开始致力构建扎根中国文化土壤的学前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儒家文化的核心资源进行幼儿教育。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只有更多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深层而持久的真正文化自信。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是为了建立更大更坚实的文化自信,而不是相反。如果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日常阅读和游戏接触到的大多是西方的文化元素,甚至是西方宗教文化的背景和氛围,恐怕很难真正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那种发自内心、深入骨髓的感情联系。然而,今天打开电视和网络,会发现孩子们喜欢的儿童动画片,大多是日本、美国等外来的作品,这是否给我们教育文化工作者一种紧迫感呢?其实过去我们有过像《大闹天宫》《三个和尚》《黑猫警长》等深受孩子喜爱的动画片。近年虽然也出现了像《孔子》《小小鲁班》这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动画片,但只有更多地扶持和滋养,这样的好作品方能层出不穷。

文化的最高形态是价值观。只有点滴的传统文化知识,没有和知识学习相联系的生活环境浸润,知识就无法达成文化应有的那种感染力,无法最终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并内化于心。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的孩子们不喝国产奶粉,不看国产动画片,将来就会缺失掉民族自信心。”这句话对我们教育文化工作者,不啻警醒和鞭策。

猜你喜欢

动画片工作者传统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少年力斗传统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