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105—10阀体组件加工工艺研究
2017-05-12杨刚
杨刚
摘 要:XXX105-10阀体组件是电磁阀总成的的重要功能部件,精度要求较高。阀体与阀杆的配合间隙0.005~0.01mm、阀杆与感应杆的配合间隙0.005~0.017mm、阀体与阀杆的开度尺寸0.7±0.02mm对电磁阀性能灵活性起到关键作用。在以往的试制中,该阀体组件的合格率一直较低,严重影响产品的交付,为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对阀体与阀杆的加工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讨论阀体与阀杆的加工工艺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阀体组件;加工工艺;尺寸精度;装配要求
中图分类号:T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55-03
1 加工现状
长期以来,XXX105-10阀体组件合格率一直比较低,其合格率只有30%,严重影响产品产出,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导致阀体组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具体见图1所示[1]。
(1)阀体与阀杆的配合间隙0.005~0.01mm。(2)阀杆与感应杆的配合间隙0.005~0.017mm。(3)阀体与阀杆的开度尺寸0.7±0.02mm。
从多次试制的结果看,影响组件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单件的加工和控制上,由于单个零件的技术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其累积误差直接影响到组件的装配质量。其中造成阀体与阀杆的配合间隙0.005~0.01mm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阀体Φ6+孔的圆柱度0.002超差所致;造成阀杆与感应杆的配合间隙0.005~0.017mm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阀杆孔径尺寸Φ1.9+0.017+0.008mm及圆柱度0.005超差所致,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单件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2 提高阀体内孔圆柱度0.002
2.1 问题提出
阀体内孔直径Φ6+0.03 0mm,表面粗糙度Ra0.4,圆柱度0.002,具体见图2所示。由于阀体使用的材料为15Mn,该材料比较软且容易粘刀,切削性能较差,对刀具的选择,主轴转速,进刀量的要求都比较高,在加工中孔径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基本可以保证,但圆柱度0.002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前期的加工过程中其圆柱度值在0.002~0.009之间,一致性较差,且没有规律性[2]。
2.2 原因分析
对于阀体孔的加工,针对其材料的特殊性,我们采用以下加工方法:加工步骤:钻孔→镗孔→铰孔→研孔。
在加工过程中,镗孔尺寸不稳定,容易产生沟痕,锥度在0.02之内,铰孔锥度在0.01之内,且有沟痕及椭圆现象。由于铰孔后不用珩孔,这对铰孔的要求特别高,铰孔时必须装上浮动刀杆,尺寸才相对稳定,且对铰刀的要求也很高,有时更换一次铰刀只能加工几件零件尺寸就超差。一旦前面加工的孔尺寸及形位公差超差过大,对后续的精加工研孔来说,要校正这些误差很困难。按这种方法加工,阀体孔的圆柱度0.002的合格率只有50%。
2.3 解决方法
通过上述加工方法的分析,结合实际加工情况,通过对加工参数的调整,总结出以下加工方法:加工步骤:钻孔→粗镗孔→精镗孔→珩孔→研孔。
(1)钻孔至Φ5.5+0.15 0mm,主轴转速400r/min,进给量Fn=0.03mm/r。(2)粗镗孔至Φ5.75+0.050mm,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Fn=0.03mm/r。(3)精镗孔至Φ5.92+ 0.030mm,粗糙度Ra0.8,圆柱度不大于0.01,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Fn=0.03mm/r。(4)珩孔至Φ5.98+0.020mm,粗糙度Ra0.8,圆柱度不大于0.005,主轴转速300r/min,进给量Fn=0.03mm/r。(5)研孔至Φ6+0.030mm,粗糙度Ra0.4,圆柱度不大于0.002。
由于经过两次镗孔,大大降低了加工中出现的沟痕现象,通过珩孔,能有效消除镗孔所产生的沟痕及锥度现象,有效地保证精加工的尺寸要求。按此方法加工,共计加工50件阀体,严格按所给加工参数加工,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与改进前的加工方法相比,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这种加工方法对孔的合格率得到大幅提高。
3 提高阀杆孔的孔径尺寸Φ1.9+0.017+0.008mm及圆柱度0.005
3.1 问题提出
阀杆使用的材料为20CrMn,热处理硬度要求HRC35~40,孔径Φ1.9+0.017+0.008mm,表面粗糙度Ra0.8、圆柱度0.005,具體见图3所示。由于孔径较小,要在10.3mm的长度上保证其技术要求,有一定加工难度,而且Φ1.9孔的底部是台阶孔,不能用研孔来解决其表面粗糙度及圆柱度,只有通过钻铰孔的方法来完成。在加工中,由于材料硬度偏高,对铰刀的磨损较大,加工尺寸一致性较差[3]。
3.2 原因分析
孔的尺寸精度、圆柱度对组件中的配合要求都特别重要,由于Φ1.9孔径较小,要保证其0.005的圆柱度给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前面试制零件中,采用以下加工方法:加工步骤:钻孔→铰孔。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铰孔余量大,铰孔后尺寸不稳定,锥度在0.01左右,对铰刀的磨损较大。加工出的零件尺寸一致性较差,按这种方法加工,其孔合格率只有50%。试制所得结论是铰刀的精度、铰刀的装夹方法、所留的加工余量对铰孔质量特别重要。
3.3 解决方法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结合实际加工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加工方法:加工步骤:打中心孔→钻底孔→粗铰孔→精铰孔。
具体加工步骤和参数如:(1)打中心孔A1,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Fn=0.03mm/r。(2)钻底孔至Φ1.6+ 0.10 0mm,深11.8mm,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Fn= 0.03mm/r。(3)粗铰孔至Φ1.85+0.030mm,深10.3mm,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Fn=0.03mm/r。(4)装上浮动刀杆精铰孔至Φ1.9+0.017+0.008mm,深10.3mm,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Fn=0.03mm/r。
在打中心孔和钻底孔时,钻头的中心与工件的旋转中心一定要同心,同心度保证在0.005之内,在精铰孔时采用浮动刀杆,铰刀沿着前面已有的预孔加工,使其在径向上的切屑余量均匀,能平稳地向前进刀,很好地保证孔的加工质量,采用浮动刀杆可以消除机床主轴、软爪、刀架的累计误差,并最終保证孔的精度要求。通过对阀杆改善前后加工情况对比,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改善后的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有效地保证加工质量。
4 阀体与阀杆开度尺寸0.7±0.02mm的控制
4.1 问题提出
阀体与阀杆开度尺寸0.7±0.02,对电磁阀性能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这个尺寸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每次装配试验合格率都比较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4.2 原因分析
在以往的加工中,为了保证两零件的开度尺寸0.7± 0.02mm,采用过不同的加工方法:
方法一,通过缩严阀体小孔尺寸Φ3+0.050mm、缩严距离尺寸16.4±0.02mm见图4所示,缩严阀杆槽边尺寸17.2±0.02mm见图5所示,来保证阀体组件中0.7±0.02mm的尺寸见图6所示,将组件中0.04mm的公差分配到单件中来保证,给单个零件尺寸加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又不经济,很难保证尺寸要求。方法二,采用分组的方法,测出阀体L的实际尺寸(如图4),再测出阀杆中17.2±0.02的实际尺寸(如图5),通过分组的方法来保证阀体组件的开度尺寸0.7±0.02(见图6),这种方法互换性较差,需要大量的零件来选配,一旦尺寸Φ3+0.05 0与16.4±0.02都加工到上偏差时,就不可能保证尺寸0.7±0.02。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返修,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4.3 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要控制组件的开度尺寸0.7±0.02mm,缩严单个零件尺寸加工和分组保证都是不经济的。经过实践,将阀体孔按设计尺寸加工后,阀杆的左端面留余量0.1mm,在组件中(如图6)测量尺寸L的实际尺寸,用L-0.7就可得到阀杆槽边至左端面的尺寸A,修磨阀杆左端面,保证尺寸A即可,这样虽然多了一道工序返修阀杆端面,但比分组的方法减少了重复测量工作,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组件的装配合格率。
5 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加工方案改进和产品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XXX105-10阀体组件的合格率,用改进后的加工方法试加工一批零件,其组件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目前这种方法正在运用于现场生产,它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为产品的顺利交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 结语
现在我公司相似的电磁阀产品越来越多,这种加工方法可运用于目前公司生产的电磁阀类产品零组件,如XXX106-10等阀体组件的加工。
参考文献
[1]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郑文虎,主编.机械加工实用经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