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山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5-12干晓伟熊元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含山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干晓伟+熊元清

摘 要:该文介绍了含山县现有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含山县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方法,对提升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机化;发展现状;对策;含山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50-03

“十三五”时期,含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目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主体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五大提升工程”,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为此,含山县农机化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五大提升工程”为着力点,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全面提升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结构配套比 截至2016年10月,含山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42.58万kW,大中型拖拉机1 500多台,全县拥有配套农机具2.83万台(套),新增播种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等配套农机具1 102台,动力配套比为1∶2.5。

1.2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率 全县拖拉机统计约1.1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500多台,机械耕整地水平均达到95.7%。

1.2.1 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率 水稻插秧机及育秧流水线294台,高速插秧机86台,水稻机插率为32.5%;水稻联合收获机械448台,水稻机收率为9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7.3%。

1.2.2 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油菜直播机、收获机械增至237台,机直播油菜0.51万hm2,占油菜种植面积38%;机收油菜1.1万hm2,占油菜种植面积82.5%。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4%。

1.2.3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我县探索出小麦播种即稻茬麦地区推广应用机械撒播种子和肥料,然后用浅耕开沟一体机完成播种作业标准,或者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机械化作业模式,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5.6%。

1.2.4 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严禁秸秆禁烧,突出抓好秸综合利用,如机械化还田、打捆、饲料过腹还田、食用菌栽培等,不断提高秸秆在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方面的多途径利用率。2016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2%,其中机械化还田达80%以上。

1.2.5 机械化植保率 已成立植保服务队68家,拥有高性能担架式、自走式、航空植保机械等330多台,高效植保率为70.3%。

1.2.6 粮食机械化烘干率 除粮食生产机械快速发展外,农产品加工等机械也快速发展,今年新增烘干机械86台,烘干约占粮食生产总量51.1%。

1.3 农机化服务组织初具规模 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家;育秧工厂40座,机插秧服务组织12家;机械化植保服务队68家;成立支持北方小麦抢收应急服务组织4家;大型农机综合维修点6家,专业维修点37家;含山县油菜机械化生产省级专家大院1家;全县共有农机大户(拥有农机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以上)352户。全年农机服务总收入达3.53亿元。

1.4 密切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服务 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是农机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机、农艺、农信深入融合,显著提升农机装备集成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完善农机农艺一体化生产模式。全县狠抓“智慧农机”建设,打造“互联网+农机”发展模式,建成一批“互联网+”农机示范基地(合作社),加快农机作业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等信息技术应用,搭建区域性农机精准作业运行维护平台,推广“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及手机APP应用。积极探索发展多样化农机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建设农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机产品选购、补贴办理、报废更新等在线服务。

2 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发展存在不足 现有农业机械配套比不合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从现有农机装备看,机械动力配套比还不是很高,动力机械使用效率不高,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为1∶2.5;水稻、油菜和小麦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与全国机械化水平发达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水稻机插秧、油菜机直播、机收、秸秆打捆等还是薄弱环节;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发展较慢,即产中、产后机械少。这些现象已成为严重制约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上不去主要原因。

2.2 主要农作物秸稈综合利用不理想 我县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比例很高,但机械化还田占很大的比例,约占80%。秸秆打捆、饲料过腹还田、食用菌栽培等方面使用秸秆比例不高。

2.3 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含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在2001年机构改革之后,并入县农委,同农机推广站、农机学校、监理站成为县农委二级机构,股级建制。2003年,又恢复了含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副科级建制,编制5人,负责全县农机化工作管理,指导全县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农机安全生产、购机补贴和农机经营维修市场开展业务工作。镇(园区)无农机管理站,业务管理由镇(园区)农技站代管。农机系统现有在编人员20人,编外人员17人。因此含山县农机化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同农机推广、培训、监理、镇(园区)农技站等单位只存在业务指导,无其他关系,不便开展工作;编外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经费紧张,造成农机推广机具、教学设备、农机监理装备陈旧,无法更新;农机管理、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村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水平底下等等。这些现象已经影响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普及的速度、培训质量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控、农机化基地和试验和示范的专用场所建立,严重妨碍了现代农机化快速发展。

2.4 农机合作社成员结构组成不合理 含山县农机化方面组织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有26家。除了部分合作社外,还有一部分合作社成员主要以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组成为主,是一种家族式合作社。合作社外部、内部缺乏管理,购买农业机械开展的业务主要为自己和亲属承包土地服务,发展规模小,很少对外开展跨区业务。绝大部分合作社服务只着重农业产前(耕种收),产中、产后几乎不做,如粮食收购、烘干、加工,绿色生态农产品等特色农业、农机化维修服务,没有合理延伸农产品服务链,服务范围单一。

3 农机化发展对策

3.1 大力优化和调整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结构 动力机械与配套农机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动力机械使用效率,影响到全县农机化装备结构,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生产动力拖拉机的企业要自主开发农机具,要注意研发配套农机具的类型,抓住用量大,适宜我国大部分地区作业农机具进行研发配套。同时,生产拖拉机的企业,要密切農机农艺农信的融合,主动将自主生产动力的产品技术参数在专业媒体上公布,寻找合作配套农机具的伙伴,生产多种型号、适宜多种农作物作业配套农机具,供农民来选择。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提高配套农机具补贴金额,扩大配套农机具补贴范围,不限数量,对配套农机具补贴全面放开,不加限制。再次,县级以下农机推广部门应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当好政府参谋,当好主机、配套农机具生产企业和农民之间的联络员,及时传递农机化信息,反应农民对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需求,提高机组配套适应性。以上3点做到了,就能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改善我县农机结构,提高动力配套比,到“十三五”末,使动力配套比提高到1:3。此外,根据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和规模,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的宏观调控,对紧缺机具和重点补贴类机具实施优先购置,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如茶叶机械、畜牧机械、水产养殖机械、设施生态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用在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机具上。还要加强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补贴比例,如育插秧机械、烘干机械、油菜精量播种机、打捆机械等。

3.2 提高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首先要把握好秸秆还田关。对秸秆全量还田的,要防止“海绵田”发生。建议要每隔4a,用66kW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犁深耕1次,将秸秆深埋入土壤底层,这样,可持续、长久地还田;或者江淮地区两熟制农作物,午季小麦或油菜秸秆还田,水稻秸秆机械打捆,合理优化还田比例,改良土壤;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调控,把秸秆加工成饲料和基质,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栽培、苗木花卉、工厂化育秧等;实行秸秆打捆,进行生物发电及开办秸秆编织厂,编织草绳、草帘等等。多方位、多途径提高秸秆使用效率。

3.3 完善理顺农机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

3.3.1 理顺农机结构体系,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农机管理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全县农机化水平上台阶,应将农机推广站、农机学校、监理站并入县农机局,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农机监理开展工作。镇(园区)农技站、行政村设立农机岗位,有专职人员管理。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参照企业改制方法,将农机系统现编外人员进行改制,合理引导他们自主创业或买断工龄,减轻单位负担。合理引进大中专毕业生,改善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为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把他们纳入全省农技指导员队伍,采取以老带新办法,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干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能力提升等形式多样农技培训,提升他们管理和专业水平。

3.3.2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拓宽培育新型农民业务能力方式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养农村适用技术人才:要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对农村有文化的种植户采取“固定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和建立实训基地等培训方式,让他们切实掌握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培养合格新型农民,实行资格认证,颁发证书。

3.3.3 争取资金支持,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 首先,积极争取农机产业化项目和财政部门支持,改善农机推广机具、教学设备,优化农机技术装备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普及的速度、提升培训质量。其次,以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为目标,继续加大农机市场专项打假工作力度,规范农机经营秩序,认真处理好农机消费者的各类投诉,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农机市场。再次,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不断完善镇、村、组三级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推进基层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和队伍培训,有效提升农机监理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加大开展“平安农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3.4 完善和规范农机化服务组织,增强服务能力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机服务主力军,要大力发展和培育。首先,对现有的农机化服务组织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进行分类: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合作社,规劝他们注销合作社,重新注册家庭农场或者吸收外来成员,召开理事大会,修改章程,到登记机构变更手续,规范运行。其次,对规范了服务组织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机插秧、机植保等服务队),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可为分散农户和小规模承包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等服务方式,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菜单式”“托管式”服务,农户可以向他们“点菜”或“全托式”服务。再次,组建农机农艺技术人员成立服务队,对合作社开展农业、农机化政策和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农机操作、机具维修技术和农机服务经营水平。此外,密切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加强合作社内外部信息化管理,如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运用,生产资料购买,作业、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市场信息获取,外出跨区时对周边加油点、维修点、农机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指导,让信息化已融合在农机农艺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技术扶持、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等措施,推进农机化服务组织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增强服务能力。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含山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残疾人老年大学开班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1960-2017年含山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含山县:老年教育全县开花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