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味蕾理解生活

2017-05-12邢江

摄影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吃货食材美食

邢江

人们对美食的兴趣既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和民族迁徙过程中,食物既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也是人们疏解乡愁的载体。当我们谈论地域文化时,饮食文化和其在人们心中形成的长久印象是绕不开的标志性符号。

新春时节,这些符号总会更加显眼。因为每当春节假期回来,同事、朋友们对美食的热情就会高涨一阵,彼此分享各地年俗时,各地美食是必不可少的话题。闲谈多了,即使我并不自诩为“吃货”,也能了解到四川人对麻辣的热爱和湖南人对香辣的执着,还能在寒暄客套时以云南汽锅鸡或贵州酸汤鱼开场。

这要归功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食物对人的意义已在饱腹和解馋之外有了更宽广的内涵。对美食的同理心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人们对陌生地域的距离,从而让其成为领略某地民俗文化的一把钥匙。比如我国有几大菜系,它们都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这就和不同地区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民间文化风俗都有关系。

推而广之,在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并影响着更广泛的文化概念。本期专题聚焦于美食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借此为窗口,观看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状态的人们的生活特征。

以下和读者见面的摄影师都不是专业的美食摄影师,他们对食物的热情更关乎食物所承载的故事和通过食物照片反映出的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蔡小川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摄影记者,从2014年开始为该杂志年货特刊掌镜拍摄十五道开篇点心图片,和专职美食摄影师不一样的是,他用拍环境肖像的方式来拍点心,目的不在于勾引读者的食欲,更希望读者看到食物背后的文化要义;潘超越是报道摄影师,对待食物一直信奉“吃饱”原则,在埃及驻扎的近3年里,他竟发现很多埃及人和他一样,虽然没什么人会自诩为“吃货”,但并不影响他们从饮食上获得快乐;原本学时装摄影的英国摄影师塔尼娅·霍顿(Tanya Houghton),从餐桌视角讲述移民故事,告诉读者食物是他们维系故土的一条纽带,是群体归属感的一个庇护所;美国摄影师亨利·哈格里夫斯(Henry Hargreaves)和食材艺术家凯特林·莱文(Caitlin Levin)使用在全球不同地区品尝和收集来的食材创作了一组地图,把自己对各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具象化;大菜是一位美食大V,喜欢旅游和美術,她认为烹饪也是创造美的过程,而美食便是看到生活之美的窗口。

他们都在用照片呈现不同的地域文化,也都在通过味蕾理解生活。

猜你喜欢

吃货食材美食
巧用食材铺“地锦”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有一种病叫“吃货症”
“吃货”的奖赏
吃货笑点多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