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宁县的梯田建设管理经验
2017-05-12张立芳
摘 要:会宁县梯田建设是适应当地环境的一项民生项目,符合民众和国家的利益。会宁县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梯田改造的显著成功,使得大地换了新顏。其管理为:采取集中领导,责任到人;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坚持技术标准;以经济收入为导向,提高民众干部积极性。
关键词:会宁县;梯田;管理
中图分类号:S15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81
甘肃会宁县是典型的干旱少雨的气候,且有众多沟壑,水土流失严重。自古农民都靠天吃饭,一直以来都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近年来,党和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在会宁县建设水平梯田,并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梯田建设的管理上有值得思考和推广的相关经验。
1 会宁县梯田建设情况
截止2016年底,会宁县累计完成梯田面积160万多hm2,人均梯田达到0.3hm2以上。仅2016年,结合发改、国土、扶贫、水务等项目建设,全县共完成梯田建设7540hm2。其中:退耕还林口粮田4369hm2,扶贫开发项目366.7hm2,国土部门土地整理项目1791.1hm2,水土保持项目1016.8hm2。
1.1 会宁县环境
会宁是一个农业大县,国扶贫困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5副区,全县总土地面积6439km2,水土流失面积占99.4%,耕地总面积30.7万hm2。祖厉河纵贯全县南北,年输沙量约为6100多万t,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6050t/km2,境内山大沟深,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370mm,自然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会宁县的梯田建设
会宁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甘肃省、白银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水土保持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全域规划,统筹推进,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以梯田建设为纲,带动农村结构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具体做法主要有3点。
1.2.1 领导负责,统筹先行,加强宣传
由发改、水务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县内各实施乡镇具体情况,给出专业意见,并提出建设方案。而方案的实施直接由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到人。成立了梯田建设领导小组,组员分别为发改、水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组长和副组长由县长和副县长担任,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把建设任务分解到相关乡镇和村社,各组员职责分明,相互协作,严惩遇事推诿,全力搞好梯田建设项目。同时在各实施乡镇设立梯田建设领导小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
在宣传上,会宁县采取多管同进的方式进行。电视媒体上,在市县的电视节目中增加会宁县梯田建设模块,介绍梯田的相关知识,相关项目及政府决策、工作小组访谈等,白银日报多次发布梯田建设信息,在全市、全省展示全县梯田建设成效,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各乡镇分村分组召开群众大会,认真宣讲梯田建设的具体要求和重大意义,同时进行网络传播,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手机端宣传。乡镇赶集时,进行梯田宣讲活动,免费发放相关资料,使得农民了解到梯田的好处,以及梯田建设的相关事项,知道自己的切身利益。
1.2.2 质量第一,技术为先
梯田规划按照以坡面水系、道路为骨架,根据地貌及明显切割地貌物如沟道、现有梯田以及非耕地为界限,按照“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宽适当,长不限,便于耕作和集中连片”的原则,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统筹安排。建设上始终以专业技术为指导,力保不返工,在关键工序上进行反复摸索,推出标准作业方案,保证质量。对于不达标或有隐患的梯田,不予验收,不予经济补偿。严格落实监理制度和现场督查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会宁县水平梯田的建设,近几年采用机修的方式,其关键工序是调运土方。多次实践后,会宁县水土部门总结出这道工序的可行的施工方案:放线、清理田坎基础,处理表土,挖填推动土方,压实修筑田坎等,在一般情况下,挖运填压、修坎和平整都是交叉协调进行的,填与压实轮番进行,要尽可能顺坡直线向下推运,从最下一级梯田开始,先从上田坎顺坡下切开挖推运至开挖线以下的填方区田面,同时修筑田坎,当挖至设计高程时,调转机车由下向上开挖贴近田坎基础残留土方,将其顶推至上一级田面,修筑上田坎,以此类推。正确的技术方案,使得梯田建设更加顺利。
1.2.3 制度保障
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建设程序规范管理,实行了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工程建设管理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积极推行了公示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等,有了这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有理有据,责任分明,奖先惩后,提高梯田建设的效率。而在国家资金方面,有了制度,梯田工程的竞标及质量上就有了切实的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也有据可查。
采取量化的奖罚政策,由领导小组结合农村经济目标统一考核。由于工作失误或考虑不周,造成梯田建设达不到量化标准的,厘清到具体事项具体责任人,实行严肃处理;而对工作不认真,又谎报数据的,发现一起对相关人员实行降级或开除公职的处罚。工作突出的乡镇和工作人员,则通报嘉奖,给予政策和经济方面的倾斜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县上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下一年任务安排计划。
1.3 梯田建设的成效
全县上下齐心努力奋斗,并在水土相关工作者的技术指导和工作下,水平梯田的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16年底,会宁县累计完成梯田面积16万多hm2,人均梯田达到0.3hm2以上,使得坡耕地水土保持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也增加了粮食产量。梯田的建设,使得农作物结构发生了改变,现主要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但也有农户种植紫花苜蓿,养起了牛羊,改变了乡村经济结构。
通过修筑水平梯田,可以保蓄土壤水分,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改善生态环境。梯田建设项目也带动了农村基础建设,使乡村环境得到改善。在很多地方,梯田已成为风景,乡村旅游也开始升温。乡间公路、水利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荒山种草种树等梯田建设相关项目的实施,会宁县“兴修一片梯田,振兴一方产业,带动一组发展,实现一村富裕”的目标已得到显现。“种草养畜—建设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环境”的循环生态经济模式,得以在全县推广应用,不仅多种途径改善乡民经济,也实现了经济、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2 会宁县梯田成功的管理思考
会宁县的梯田建设项目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与优秀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梯田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在工程建设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强化政府推动力度,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了协调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机制、宣传教育机制、考核验收机制、责任奖罚机制等 “五项机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工作水平,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发展”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为大面积机修梯田注入了活力。
在会宁县梯田建设经验中,领导始终在第一线战斗,并负最大责任。会宁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审计、农牧、林业、扶贫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梯田建設协调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并将责任分包落实到人,切实抓好工程建设。
近几年,风沙扬尘的污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民众迫切需要政府层面的组织治理工作。而国家也需要治理污染,改变世界认知,强化旅游业这个第三产业的作用。所以顺应国家治理水土的大势,以梯田建设项目为全县经济撬动点;以目标为导向,使全县上下一心,形成巨大合力。正是管理中领导作用的体现。所以说,领导是会宁县梯田成功的最关键要素。
2.2 梯田建设中的技术作用
梯田建设是专业性较强的一个项目,需要有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建设中地势及坡度、周围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相当的经验。所以说,整个梯田建设项目成功与否,技术是基石。处处先行规划,处处尊重技术,处处严守标准是会宁县梯田建设项目成功的根本。
特别在工程验收上,采取复合式验收。乡镇人员,技术人员和县负责人一起进行工程评审工作。采取边施工、边验收的方式,完成一块,验收一块,任务全面完成后,逐村、逐组、逐户、逐地块造册登记,绘制施工验收图和地块分布草图,使得图、文、表、册一一对应。县梯田领导工作组,则在完工验收后,再进行随机复检,避免弄虚作假的出现,使得梯田建设验收公开公平公正。
2.3 梯田建设中的经济作用
梯田建设项目要顺利进行,除了政府的推动外,百姓的信任和参与是最主要的力量。梯田建设项目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于民于国都是双赢的一项好政策。于民,提高了收成,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还改变了居住环境,交通更加便利;于国,发展一方经济,民富而国安,同时减少水土流失,治理了环境,惠及子孙后代。
梯田建设项目中如何保证出资方、土地方、林权方等各方利益,如何保证国家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如何做好资金保障和利益双收,会宁县采用了3项基本措施。“谁兴建,谁经营,谁受益”,并且权益长期不变;补偿政策完备。梯田建设中,常出现土地权属的改变。当所属权发生改变时,根据具体情况,或给予转让方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给予相当的新土地;实行自愿互利,决不搞强收强买等破坏国家基本政策法规的行为。
3 总结
会宁县在短短几年内,就将梯田建设打造得相当成功,并且以此为契机,修复了会宁县生态环境,改变了经济结构,提高了会宁县人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三得。有远见卓越的领导,有正确的技术及规划方针,有经济利益的保障,是会宁县梯田建设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史鹏程.泾川县梯田建设管理机制与发展方向[J].中国水土保持,2014(01):24-25.
[2]牛旭红,白正纬,黄珍.甘肃省梯田建设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2(08):6-7.
作者简介:张立芳(1968-),女,中专学历,甘肃省会宁县人,甘肃省会宁县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总站,水利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