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杜范墓

2017-05-12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黄岩家村墓园

宋代达官贵人的豪墓,多建在寺院附近

郑嘉励:专职田野考古,业余从事杂文写作,既为个人抒情遣怀,也为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和思想的连接

我从台州高铁站下来,黄岩的朋友接上我,驱车前往宁溪镇牌门村。车子在山水间,兜来绕去,两小时后,抵达目的地。

山坡上的杜范墓是新建的,以水泥、块石筑成,与本土常见的现代坟没有两样——让人无法相信长眠于此的,竟是南宋名臣。

杜范,台州黄岩县杜家村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及第,官至右丞相,淳祐五年(1245)卒于任上,《宋史》本传里可见其事迹。南宋后期,国史不存,《宋史》为人立传通常简略,而“杜范传”有四五千字,可能是《宋史》最长的宋末传记之一。

不是说文章越长越好,但至少能证明杜范的道德勋业颇孚人望。杜范卒谥“清献”,按传统谥法,洁己自爱曰清,聪明睿智曰献。“清廉的智者”是朝廷对他的盖棺论定。

杜范也是自古以来官位最高的黄岩人,杜清献的故事传诵至今。杜范墓地规模宏大,据元末明初人黄中德《重建清献公祠堂记》载:“即其山为造五凤楼,及封圹、坛陛、翁仲、祠宇、象设之物莫不具备,仍以境内鸿福寺为香灯院,俾供洒扫。神道有碑,祭祀有田,燕祭以时。”墓地上有五凤楼、祠堂、石像生、神道碑……观瞻之雄伟,极一时之盛。墓葬所在地“牌门村”,即以墓坊得名,尽管今天的村庄里已无牌坊。

杜范的老家——杜家村,就在台州高铁站附近。从村子到墓地需两小时车程。对古人来说,可算路途遥远,我估计,杜氏子孙上坟,往返大概需要一两天工夫。

山高路远,往来不便,所以墓地交给鸿福寺管理。宋代达官贵人的豪墓,多建在寺院附近,由朝廷赐额,作为功德坟寺,也就是前揭《重建清献公祠堂记》所谓“香灯院”。杜家支付香灯院以相应财物,鸿福寺既为墓主人荐福亡魂,也替丧家守墓。

杜家村不是没有埋骨之地,杜范不远百里葬到宁溪,想必是他中意宁溪的好风水。但好风水并不必然带来好运气,宋元鼎革后,杜家衰败。鸿福寺的僧人,不安分守墓倒也罢了,居然趁火打劫,侵吞了杜范的坟山墓田。明洪武元年(1368),杜氏子孙告状,官府找到寺僧,谕以祸福。寺僧叩头谢罪,归还山田,并重建墓祠以奉祭祀,于是皆大欢喜。

此后,杜范墓经历过哪些风雨,无人知晓。乡老传说,民国初年,杜范墓曾经重修,重立牌坊。“文革”期间,牌坊拆除,封土铲平,墓迹荡然无存,沦为番薯地。

2006年,老乡在耕作中出土“宋少傅清献杜公墓”石碑。杜范墓重现人间,县领导说,杜范是我们黄岩的头号乡贤,“清献清献,清,是清正廉洁的清,献,是献身国家的献”,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力量。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发掘杜范墓,在原址建设墓园、纪念堂,大力弘扬“清献精神”。

文物部门按照指示清理墓穴,但是,建设墓园、纪念馆的经费无从筹措。偏远的山村,谁会特意来看望一个与己无关的古墓呢?这是当年杜范的子孙们也做不到的事。

这么一想,豪情大减。此后的五年间,杜范墓长期废置。

如今的杜家村、牌门村已无杜姓人家,临海市小芝镇倒有黄岩杜丞相的后裔。他们听闻消息,赶到现场,说,我们愿意出钱为祖先修坟,如果黃岩决定不要杜范了,可以考虑把坟墓迁到临海去。

这像话么?黄岩的乡贤,怎能说不要就不要。黄岩人考虑重建杜范墓园,挖掘黄岩历史文化资源,确实发乎赤子之诚。只因经费、权责问题无法落实,规划方案太过浪漫无法执行。

2013年,文化部门终于决心快刀斩乱麻,仿照现代坟的样式重建杜范墓。跟起初的宏大蓝图相比,未免简陋,但总算平息了纷扰。

文化部门的决策是英明的,大兴土木,确无必要。那天,我调查杜范墓,待了整整一下午,始终不见有游客前来。是的,谁有为古人上坟的闲情雅致呢,再说,杜丞相一生忧国忧民,也该为他留一片清净之地。

猜你喜欢

黄岩家村墓园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借一场火
美丽的向家村
自然醒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四校联合举办“同题赛场”现场作文活动
太辛苦了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