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童:最酷的时光摄影师
2017-05-12张琦
张琦
吴萍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和宋培伦来夜郎谷时的情形。当时,她只知道丈夫在郊区租了300亩山地,并不知道租的山谷会这么偏远荒芜,没有人烟,更不知道丈夫租山谷的用途。
日子如水般流过,宋培伦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在山谷里建造,渐渐地城堡粗具规模了,石块垒成的雕塑出现了,圆柱形人面图腾出现了……
麓童是演员马思纯的“御用摄影师”,还为“国民女儿”关晓彤拍摄过18岁成人礼写真、为齐秦拍摄过新专辑的封面,并为《七月与安生》等多部熱门电影拍摄过宣传照,受邀担任过《真正的男子汉》、《爸爸去哪儿》等热播综艺节目的特约摄影师,她拍的许多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与此同时,她还在拍摄孩子和乡村,以自己的坚持记录着最真实的社会影像……
所有的童真,都值得被记录
麓童曾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她担任过多家刊物的主编与撰稿记者,还创办过一本名为《interphoto印象》的杂志。撰文之余,麓童还醉心摄影,喜欢抱着相机记录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片段。做了快十年的摄影爱好者,麓童感觉到拍照成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于是她在2012年正式转行,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成为了一名专业摄影师。
摄影工作异常辛苦,忙起来的时候不眠不休是常态,但麓童却非常享受这种状态。她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弄不清五险一金是哪五险,不关心具体收入,不清楚看医生怎么挂号。但在工作中却以高效著称,被合作方视为最靠谱的工作伙伴。对此麓童开玩笑说:大概是我仅有的理性、逻辑和靠谱都献给了工作……
作为摄影师,只有捕捉到人物身上最独特的气质,才能拍出独一无二的照片。恰巧麓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能恰到好处地按下快门,在拍下影像的同时拍出故事感。因为敬业和专业,麓童在业内口碑极佳,成为备受明星团队青睐的时尚摄影师。
麓童喜欢孩子。同《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合作的时候,她周身充满着用不完的能量,一看到孩子们萌萌的笑脸,她就感觉到自己心里甜开了花。而在她的镜头里,诺一、夏天、安吉、轩轩等萌娃的童年好像会发光,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格外鲜明,令人忍不住莞尔赞叹。
而在拍明星之余,麓童也喜欢为孩子们拍照。喜欢孩子的她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能见证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人的整个过程,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于是她发起了一个名为“儿童成长记录”的摄影计划,决心为一部分小朋友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时间久了,麓童拍摄的孩童越来越多,她镜头下的孩子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娇憨可爱,有的喜欢扮酷,每一个都别具特色。她把照片发到了网上,希望更多人一起来分享这份美好。
“也许只有城市里的孩子才能这么无忧无虑地成长,贫困山村的孩子连吃饭都困难,更别提拍照了。”有网友在照片下面这样留言。
这条匿名的留言,像针一样刺痛了麓童的心,她忽然觉得万分自责:
是啊,怎么我只拍了城里的孩子呢?
山区的孩子怎么办?
谁给他们拍人生第一张照片呢?
长大后,他们如何找寻自己的童年回忆呢?
这样想着,麓童握紧了手中的相机,她告诉自己:不管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童真一样值得被记录。
用18年光阴撑起一个美妙诺言
我能做些什么?麓童在心里问自己。她想了又想,默默制定了一个计划:此后每拍摄一个城市孩子,便免费拍摄一个乡村孩子,从他们的0岁开始记录,直到孩子长到19岁,然后将这些照片作为礼物送给那个孩子。麓童给自己的计划取名为“1+1中国孩子成长计划”。
麓童制定计划的那一年,是2012年,这就意味着从2012年到2030年间,她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培植自己的计划。一位朋友为她算了一笔账:在19年中为山区孩子免费拍照,至少需要2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家人也劝她:“去山区奔波这样的事应该交给身强体壮的人去做,你一个小女生哪能吃得了苦?”
但倔强的麓童一心要见证乡村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她迅速推掉了工作,收拾了行李,一个人奔赴云南苗寨的黑泥沟村。没想到,还没抵达目的地,爱犯迷糊的她就弄丢了近六万元的摄影器材!赶到苗寨后,麓童身上只剩下两部小小的傻瓜相机,无奈之下,她决定用傻瓜机给孩子们拍照。
苗寨的村民们不会讲普通话,也很少有机会拍照,听说有人要免费为小孩拍照,各家都牵着孩子跑来凑热闹。羞涩的孩子们完全不懂得如何面对镜头,当摄影师麓童举起相机的时候,他们不像城市孩子那样笑着摆姿势,而是一个个撅着嘴,眉头紧皱,还有的孩子见了生人便嗷啕大哭,让麓童狼狈又无措。
硬着头皮拍了几天,麓童却慢慢拍出了味道。她发现比起城市孩子脸上娴熟的笑容,乡村孩子身上那种紧张和生涩更加值得记录。而孩子们往往有着天然的好奇心,起初他们还非常抗拒被拍,但慢慢的就对麓童手中的小盒子发生了好奇,开始跟在后面探头探脑,再后来便粘上了这位异乡来的大姐姐。也有孩子始终不肯靠近麓童,她便主动伸出手,表示要抱抱对方,孩子往往会羞涩地躲到一旁,但脸颊上却慢慢浮现出温暖的神情,一直暖到了麓童的心里。
第一年,麓童走访了一个村庄,完成了16个孩子与家庭的拍摄。那段时间,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她第一次住茅棚、用咸菜汁拌米饭吃,全身也被蚊虫咬满了大包。虽然环境艰苦,但麓童触摸着孩子们最真实的生活,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坚定,她确信这就是一份值得坚持19年的工作。临别的时候,她努力拥抱了那些自己拍摄过的孩子,向他们承诺:“姐姐明年还回来,以后每年都会来给你们拍照,一直拍到你们长大。”
带着对孩子们的承诺,麓童重新回归了职场,但她的心中,早已绘出一幅蓝图,这幅蓝图,跟乡村的孩子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做一个充满力量的见证者
2013年,麓童再次下乡,这一次,她走访了两个村庄,拍摄了43个家庭与孩子;2014年,这个数据增加到了4个村庄、65个孩子与家庭;2015年,她拿出了更多的时间,走访了更多的地区,一共拍攝了75个孩子与家庭;2016、2017年,这些数字在麓童的努力下继续增加着……
麓童一面为孩子们拍照,一面观察着乡村,她热爱乡村的山明水秀、民风淳朴,也为许多现象感到痛心。随着进城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麓童发现很多乡村正在走向凋敝。于是她决定在拍摄孩子的同时记录乡村的变化,就这样,她在“1+1计划”中又加了一个名为“消失的乡村”的拍摄计划。
随着工作室的壮大,麓童接到的合作邀请越来越多,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忙碌,但不管有多忙,她每年都会留出一段时间给自己的计划,定时下乡完成拍摄,努力去记录那些她眼中珍贵的事物。有一次,她跑去拍摄佛学院的小喇嘛们,那儿的堪布问麓童:这不是希望小学,我们不需要帮助,你记录的意义是什么?麓童说:这是个不断求新的世界,外面的社会和孩子们每天每年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正因为如此,我眼里的你们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一部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你们没有改变,而宗教也以不变的形式与时代共同存在。我认为这都是值得记录的。
同孩子们接触得越多,麓童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柔软。一个初冬,她穿着羽绒服去乡村拍摄,却发现当地的很多孩子还穿着单层的球鞋,甚至有对兄妹光脚穿着旧凉鞋。问他们冷不冷,他们却笑着摇头,安慰麓童说:“姐姐,一点都不冷。”麓童一阵心酸,连忙举起相机拍下了三双脚丫,自己穿靴子的脚和四只穿凉鞋的脚。
作为摄影师,麓童头两年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只拍摄,不干涉。她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记录者,不愿随意介入当地人的生活。但是亲眼看到许多家庭在贫困中苦苦挣扎,很多孩子饱受疾病折磨,她感觉到单纯的拍摄行为太单薄了,迫切希望为山区的村民们做些事。于是,她开始利用同明星团队合作的机会推广公益,并进一步开展了“欢颜帮助计划”,为有需要的人群和愿意伸出援手的助人者牵线搭桥,希望能帮助那些绝望的乡民重展欢颜。
转眼间就到了2017年,麓童上半年的工作清单再次被排满,但她仍然按照惯例为自己的计划留出了时间,她说:“我喜欢每年的这段日子,山里山外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也喜欢这样的人生,可富贵可清寒,可矜贵亦可坚韧,住得了高楼也睡得了草房,吃得来山珍也尝得惯草根,穿得上华衣也耐得住朴素,读得了深刻道理也讲得出浅薄玩笑,能大步出发也宅得住屋,爬得来山麓也不怕弯路,能众欢也能独乐,能收获也不怕挫败,能情深亦能不回头,总的来说,对着人生的每一步心存感念。不算太好,只是恰如其分地满足。”
“我喜欢小小孩儿,也喜欢大小孩儿,还喜欢老小孩儿,我愿一生都活得像个小孩儿。”正因为有一颗童心,麓童选择了在最美好的岁月里陪伴孩子们跑一场有关光阴的马拉松,并因此收获了内心的丰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