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人才优先
2017-05-12李春苗
李春苗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是党和国家赋予雄安新区发展的使命定位。为此,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需要系统思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支撑体系,确保人才供给与新区发展定位及重点任务相适应。
要充分认识人才对雄安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从全球的发展经验看,高端人力资本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动、调整和优化的根本性力量。雄安新区要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重点任务,没有与之相适应和数量足够的人才队伍保障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在规划新区的同时,深入贯彻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规划构建“服务雄安新区发展大局、突出市场导向、扩大人才开放、体现分类施策和各类人才均衡发展”的新人才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真正让雄安新区成为人才的集聚之地和人才的向往之地。
要发挥雄安新区对人才引进的比较优势。和国内其它新区相比,雄安新区有明显的人才引进的区位优势。虽然目前因开发程度低,实际上的人才洼地特征明显,但由于其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以及高标准的开发建设规模,一定会成为北京、天津等地区各类人才和其它要素资源理想的流入目的地,即便未来在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中心城市的互动发展中,也可以在错位的发展方式和互补型产业结构中,形成人才交流的互通、互惠模式及平台优势。这就要求雄安新区的人才规划既不能走传统人才管理的老路,又不能走急功近利的人才引进歧路,而是要在摒弃其它新区“建设投资为主”的发展方式基础上,尽快形成基于人才质量和“四个”示范区建设功能相适应、相匹配的人才竞爭力优势。一是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发挥政府在人才发展规划中的主导作用、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才使用单位主体和人才个体能动作用的人才制度;二是要把引进高端、紧缺和战略性新动能产业领域人才作为政策重点,突出柔性和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政策特色;三是要把握好人才引进的节奏,既要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要对未来发展有超前的规划及制度安排。
要强化人才的服务功能。为了让人才的价值在雄安新区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实现,就必须构建起强大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以支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一要打造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人才创新服务示范“窗口”,为来雄安新区工作或采用柔性方式贡献智慧的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在雄安新区各职能工作逐步到位后,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用人单位的人才工作应该积极向“主动型、服务型”转变;二要建立符合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建立不以学历、资历取人的人才使用、评价导向,不将学历、职称、年龄、身份等作为人才评价和为人才提供服务的限制性条件,真正发挥市场、行业组织和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建立高效运行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在必须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人才公共服务领域,如人才配偶及子女随迁、子女入托入学、住房和医疗等,应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四要建立紧缺、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针对性、贴心和专业化服务;五要建立科学家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成果市场化转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组织提供此类服务创造条件。
要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雄安新区人才激励机制的重点是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论功行赏。一是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资助、奖励、补贴、救助等,对符合“四个”示范区建设功能和高端高新产业及战略性前沿类科技计划的项目,要采取稳定性、连续性支持政策,对市场需求明确的技术创新活动,可安排风险补偿;二是积极探索和扩大科研单位对横向课题经费使用的自主权,建立充分体现人才智力贡献的经费管理办法,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后,可引导组建不同行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联盟;三是探索人才住房租赁供给制度,满足新区各单位引进人才的住房需求,对承担各类创新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按项目性质给予不同程度的配套资助;四是为人才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初期就要建立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形成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
(作者为中国人力资本研究院秘书长)
责编/张寒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