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生猛
2017-05-12
小区附近有个中学,所以经常会看见中学生三五成群地走过,即使裹在那沉闷过时而又缺乏审美的肥大校服里,他们依然引人注目,这是青春自带的强大底色,毕竟有谁不羡慕年少轻狂,策马奔腾。但事实上,每次看见他们的时候,总觉得除了自然年龄之外,其他离“青春生猛”相去甚远。比如他们眼神空洞,行为拘谨,时而面露稚嫩亦或苍暮之气,让人不禁心生凉意。
很多人对照美国 “迷惘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继“80后”、“90后”又给“00后”也贴上了“垮掉的一代”的标签,认为他们享受和平的福泽,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极度自卑极度狂傲,没有个人的生活信仰。虽然我本能地抵抗任何贴标签的行为,觉得它们都存在某种偏见和粗暴,但也不得不承认它还是关涉到了一些核心的东西。
比如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只有乖顺地服从,没有自觉的质疑。这种质疑并不是要求我们具有多高的思维意识以及行动能力才能做到,有时甚至只是看你能否坚持一些简单的常识而已。比如要承认媒体信息中充斥的偏见与谬误,承认教育里充满了过多的情绪,诸如颂扬、仇恨,再比如简单不过的换位思考。有人可能会指责,身处这样的现实,每个人被庞大的教育机器塑造,被焦虑的父母所左右,被纷繁的社会所影响,青春都無处安放了,何谈质疑和批判。但惟此一点,才是我们和其他动物真正的区别之处。
我们倾向于认为每个人的际遇都是偶然的不可控的,顶多只有幸与不幸之分。我们缺乏把个人境遇和社会变迁联系起来的心智能力,所以我们身处其中却无法自拔。但你要知道,人生在世,最让人着迷的并不是你随波逐流的茫然,也不是遗世独立的清醒,而是无论风往哪里吹,你总能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那一个支点。它就像一个专属的相对独立隔绝的小宇宙,在这里你通过阅读、思考来滋养、强大它。如此,你保持着一个个体对眼下以及古往今来的洞察,在社会变迁中你就能充分地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命运,从而有了真正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就不会轻易被愚弄、欺瞒。
而这种能力是社会、学校、父母都无法给予的,恰恰需要和它们保持一定距离甚至抵抗中,通过自我启蒙和自我训练才能获得的,而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试想如果我们只能想别人让我们想的,做别人要我们做的,那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青春生猛,不仅在于身体的孔武有力,更在于智慧的真正训练和运用。我们不妨大胆一些,不找借口,撇掉怠惰,在自我启蒙的这条路上,永远生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