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
2017-05-12杨洋张超吴佳珂
杨洋,张超,吴佳珂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
杨洋,张超,吴佳珂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为解决铁路集装箱运输时效性差等问题,建立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明确该系统“客运化组织、独立班列运输”的设计思想,分析系统的三级站点运输网络,并确定三级站点间集装箱集疏运基本架构,提出定期直达集装箱班列、专运直达集装箱班列、直通集装箱班列、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和小运转集装箱列车等5种适合我国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的班列运输组织方式,并分析各种集装箱班列的运输组织条件。
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客运化;班列运输;三级站点
0 引言
集装箱运输具有快捷、优质、经济、安全等特点,适合运输精密、贵重、易损的散件杂货。当前世界集装箱运输主要集中在海上运输,立足于国情、路情,我国应致力于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目前,受传统货运组织方式限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消耗时间较长且运输期限难以保证,导致难以满足贵重、高附加值的家电、仪器、仪表等适箱白货的高时效性要求。同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受既有铁路设施设备影响较大。既有集装箱站布局不均衡,基础设施设备技术相对落后,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不畅,使铁路集装箱运输在与公路和航空运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改变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提高其运输时效性已迫在眉睫。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铁路集装箱运输理论和现状,提出新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设计思想,构建系统运输网络框架,研究相应运输组织模式,建立新型的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从而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与品质,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
1 设计思想
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理论的相关研究着重于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对运输组织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付强[1]提出客运化是快捷货物运输的主要组织方式;李爽等[2]通过对铁路集装箱三级站点运输网络布局规划的分析,提出三级站点运输组织方案,并给出铁路集装箱运输全面发展的对策;武兵[3-4]等简述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低、效益差的弊端,分析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优化的必要性,通过比选分析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提出客运化的设想、实施条件和方法;魏玉光等[5]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货运系统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这一新型铁路货物快运方式,从集装箱运输旅客化、网络化、班列车底固定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为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客运化提供借鉴。铁路集装箱客运化发展拓展了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但大多研究并没有完全脱离现有的货物组织模式,缺乏具体的客运化运输组织方案。因此,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以期解决铁路集装箱运输时效性差问题。
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的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
(1)铁路所有集装箱全部通过集装箱列车组织运输,主要集装箱列车班列化开行。
(2)集装箱班列或列车由集装箱中心站或专办站组织始发终到。在沿途所经过的编组站、区段站不进行解编作业,可类比无改编通过列车更换机车和乘务组。
(3)集装箱班列箱位实行客票化管理,货主可通过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预定箱位,了解集装箱物流信息。
(4)在集装箱中心站或专办站设有集装箱装卸场和集装箱列车到发场,到发场与装卸场之间通过调车作业完成集装箱取送。在集装箱装卸场设有龙门吊起重机等大型集装箱装卸机械,对到达列车以“坐编”方式,即以集装箱装卸方式形成新的集装箱列车。到发场可以电化挂网,以实现主要班列的电气化牵引。
(5)对于货运量较小的集装箱办理站,可通过开行的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取送箱流。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可采用内燃牵引,集装箱装卸场前置靠近到发线,直接在到发线站台装卸集装箱。
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基于集装箱的整体性和单一性、便于装卸和换乘的特点,将集装箱当作旅客一样,直接在到发线或装卸场完成装卸或换乘,并通过直接开行班列的组织方式,缩短集装箱在办理站停留时间,同时省去了列车在技术站的解编甩挂作业,将传统的集装箱运输组织过程(箱流—车流—列流—车流—箱流)简化为箱流—列流—箱流,实现集装箱快捷化运输。旅客乘降和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集装箱装卸对比见表1。
表1 旅客乘降和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集装箱装卸对比
2 运输网络框架
2.1 运输网络
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运输网络设计基本沿用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以中心站为核心节点,专办站为重要节点,一般办理站为基本节点,共同构成铁路集装箱三级站点运输网络,建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18个,改造大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所在地的二级集装箱专办站33个,保留一般办理站100多个[5]。截至目前,上海、昆明、重庆、成都、郑州、大连、青岛、武汉、西安、宁波、哈尔滨、天津等12个集装箱中心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他6个也已开工建设,33个专办站已确定规划,一般办理站仍有600多个。三级站点的功能布局见表2。
表2 三级站点功能布局
2.2 三级站点间集装箱集疏运基本架构
根据集装箱三级站点在路网中的规划布局及站点功能,集装箱一般办理站和专办站的箱流通过集装箱列车向中心站集运,集结完毕的中心站箱流通过路网干线输送至终到中心站,终到中心站再向周边专办站或一般办理站进行箱流疏运,从而完成箱流在中心站与中心站、中心站与专办站、中心站与一般办理站、专办站与专办站、专办站与一般办理站以及一般办理站与一般办理站之间的全路网运输。其中,中心站之间形成干流运输,中心站与周边的专办站或一般办理站间形成支流运输,干流运输和支流运输相结合组成了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的集疏运组织模式(见图1)。
图1 集装箱箱流和列流在三级站点间集疏运组织模式
3 运输组织方式
目前,国外铁路集装箱运输方式主要有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集装箱专运列车、一般快运货物列车、普通货物列车4种[6]。其中,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和集装箱专运列车集中于解决大宗集装箱货流;小运量货流则需要在铁路编组站编入一般快运货物列车和普通货物列车,增加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效率,难以满足货主的时效性要求。而我国集装箱运输方式主要为“五定”集装箱班列,同时开发了多样化的精品集装箱班列产品,如硫磷对流集装箱班列、液态奶集装箱班列、过境集装箱班列等。但我国现有的集装箱运输方式不能满足和覆盖全国集装箱适箱货物的运输需求,大多集装箱箱流与其他货物车辆混流编组。
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的基本理念是根据集装箱箱流构成组织开行不同的集装箱列车,形成“箱流—列流—箱流”的运输组织方式,以加快适箱货物的送达。基于该设计理念,在综合考虑国外既有列车组织方式中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和集装箱专运列车的基础上,提出5种列车组织方式,构成一套适用于我国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的运输方式,从而提高集装箱在全路网运输的时效性,进一步实现货物运输的“无缝化”衔接。
3.1 定期直达集装箱班列
直达班列一般在货源充足、箱流稳定的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之间开行,分为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和快速集装箱班列。中心站与专办站承担着主要的集装箱作业和大运量的集装箱运输,因此,在有大宗稳定箱流情况下,优先开行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在箱流不足以开行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时,利用沿途中心站或专办站内的箱流作为补充,开行快速集装箱班列。
3.1.1 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
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主要在中心站之间组织开行,当专办站有稳定箱流时,也可组织一站直达集装箱的始发终到。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完全按照旅客列车方式运行,列车等级最高、速度最快。班列主要编组中心站吸引区内箱流和中转箱流,途中不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和车底甩挂作业,采用定时、定点、定线、定期、固定车底、固定编组等模式。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见图2。
图2 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
3.1.2 快速集装箱班列
快速集装箱班列主要在有一定稳定箱流但不足以开行一站直达集装箱班列的中心站和专办站之间组织开行。在直达列车的始发站和终到站之间有1~2个中心站或专办站可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便于沿途的集装箱输送,为箱流相对较小的车站组织集装箱直达列车提供了条件。快速集装箱班列定点、定线、定期、定停靠作业站、固定车底、固定编组、经停站不解体,作业形式类似于阶梯直达列车,当途中站有适宜的箱流补充时,可极大减少长途箱流的中转时间,提高其运输效率。快速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见图3。
图3 快速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
3.2 专运直达集装箱班列
根据集装箱专运班列的特殊性,专运直达集装箱班列主要在毗邻港口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或专办站开行。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与专办站主要负责集装箱船集中到达时开行不定期集装箱专运班列或者作为集装箱班列终到站为集装箱船办理集结装箱作业。专运直达集装箱班列不定期,但在铁路运行图上有专门的运行线。
3.3 直通集装箱班列
直通集装箱班列主要在相邻的中心站或专办站之间开行,类似于货物列车运输组织中的直通和区段列车,主要为相邻中心站或专办站之间定期输送箱流,保证集装箱货流输送的及时性,可根据区段内箱流大小,确定一日开行列数。直通集装箱班列定点、定线、定期、定始发终到站、固定编组、途经编组站不解编、沿途一般办理站无装卸作业。直通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见图4。
图4 直通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
3.4 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
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类似于管内旅客列车的运输组织形式,以中心站或专办站作为始发、终到站,在始发站和终到站间可选择数个沿途停靠站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停靠站一般为一般办理站,也可以是专办站。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主要是为服务于沿途集装箱办理站的集装箱集疏而开行,定点、定线、定期、定始发站、定停靠站、固定编组、途经站不解体,作为直达和直通集装箱班列的补充,属于支流输运。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见图5。
图5 沿途装卸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
3.5 小运转集装箱列车
小运转集装箱列车主要承担中心站或专办站与其所在枢纽内设置的其他集装箱办理站之间的集装箱集疏运。小运转集装箱列车运输距离短,只需利用枢纽线路进行支线或环线运行,将中心站或专办站的集装箱向一般办理站疏运,或者将一般办理站的集装箱货源向中心站或专办站集结,并通过中心站或专办站的班列向其他地区输送。列车组织方式类似于枢纽小运转列车,在始发站不用等集装箱列车集结满轴后再发车,没有列检、编成等要求,货主可以通过发布的列车时刻表预定中心站的箱位,按时交付重箱。小运转集装箱列车使零散箱源快速地进入集疏运系统,组织较为灵活,因此不必在运行图上铺划专门的运行线。小运转集装箱列车组织模式见图6。
图6 小运转集装箱列车组织模式
综上所述,铁路集装箱班列需以实际调查的箱流流量及流向为依据,按照“客运化组织、独立班列运输”的原则进行开行方案的组织设计。
4 结论与展望
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为铁路集装箱运输拓展了新思路,客运化的班列组织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适箱白货运输时效性差的问题,为将来实货制运输改革、线网分离、优质优价服务提供了更便利的发展基础。然而鉴于我国铁路集装箱系统的发展,班列组织不能一蹴而就,应与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运输网络的建设相呼应。首先在集装箱中心站间开行一站直达、快速和直通集装箱班列;其次在集装箱专办站建成并开通运营后,组织开行中心站和专办站之间的集装箱班列;最后要考虑一般办理站与中心站和专办站之间的班列组织。同时,为了适应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的客运化班列组织,集装箱的三级站点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造与调整。例如,集装箱列车直达化要求中心站和专办站的布局靠近枢纽,衔接主要线路方向;设施设备前置化要求一般办理站的集装箱装卸线具备列车接发条件,从而可以直接在装卸线专用站台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等。针对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及班列组织的初步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着重选取部分运输网络作为试点,验证该系统客运化班列组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继而向全路推行实施。
[1] 付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系统分析及其列车开行方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 李爽,朱晓宁.三级铁路集装箱站点运输组织研究[J].物流技术,2008(5):23-25.
[3] 武兵.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客运化的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09(5):39-40.
[4] 武兵,高岩梅.新形势下优化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1(1):6-8.
[5] 魏玉光,苏寅,张超,等.我国铁路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创新[J].中国铁路,2016(4):1-7.
[6] 文全林.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李凤玲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 of Passenger-like Fast Transport System of Railway Container
YANG Yang,ZHANG Chao,WU Jiake
(School of Traff c and Transportatio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timeliness of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 and establish passenger-like fast transport system of railway container,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design concept of "passenger-like organiza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 transport", analyzes the network of three-level nodes, determin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container collection,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among the nodes, and puts forward f ve organization modes suitable for China Railway, including regular express container train, special express container train, express container train, pick-drop container train and short distance container train. Besides, the author analyzes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conditions for these modes.
railway container;passenger-like fast transport system;passenger-like;block train;threelevel nodes
U292.3+6
A
1001-683X(2017)04-0048-05
10.19549/j.issn.1001-683x.2017.04.048
2016-12-03
杨洋(1992—),女,硕士研究生。E-mail:14120915@ b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