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滩区住宅

2017-05-11叶昌元

城乡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趸船滩区洪水

■ 本刊记者 叶昌元

滩区住宅

■ 本刊记者 叶昌元

不住滩区住哪里?

河南省专门为黄河防汛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草案)》,2016年提请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条例草案规定,禁止向黄河滩区迁增常住人口,禁止将黄河滩区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商业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工厂、企业成片开发区。条例草案还规定,在黄河伏秋汛期,不准架设新的浮桥。

据新华社报道,黄河滩区主要是指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区域。河南省黄河滩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滩区内还生活着100多万群众,一旦发生大洪水,迁移安置、转移救助、洪灾处置等工作复杂,防洪安全责任重大。

这份条例草案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政府洪灾责任风险。也就是说,条例一旦实行,将来谁在滩区搞建设就是违法的了,勿谓言之不预也。问题是,住在滩区的100多万群众怎么办?

再放大到全国,还有多少居民住在卑湿之地,汛期一到,家里就会进水?要是把这些居民都迁到高燥之处,有没有足够的土地?他们愿不愿意搬迁?这个问题不是靠行政命令或条例就能解决的。

一般说来,河流的滩区都是宜居宝地: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取水方便,水产丰富,气候相对温和,还有水道交通的便利。只不过,汛期一到,淹没农田,甚至毁坏房舍,居民损失大。

说老实话,我国的宜居地面积、可耕地面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非常有限。广大群众落户滩区,应该是反复权衡利弊的结果—在常年富足而一朝受灾与常年拮据之间作出的选择。毕竟,汛期都很短,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特大洪水更是数十年一遇。

2010年,南昌市扬子洲江心岛被淹没

2014年8月,湖北宜昌洪涝,村民从家里向外戽水。住在低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滩区安家,技术措施已不成问题

大家都知道,尼罗河水每年泛滥,淹没农田,恰恰如此,给埃及带来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农产品,甚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河水的定期泛滥与消退,决定了两岸农业的耕种季节。水进人退,水退人进,千百年来人水共舞,造就了农业繁荣。因此,只要人类按着洪水的节奏“跳舞”,洪水对于农业来说是馈赠,而基本不存在损毁一说。

洪水损毁的是人们在滩区建造的房屋和设施。人们在滩区建房,无异于同洪水抢地盘,最后受损的是房屋,吃亏的是居民。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居民们能亲水而居,又不影响行洪泄洪呢?

办法肯定是有的。

第一种是在滩区建房时将底层架空。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架空的一层是可以利用的,比如做茶室、棋牌室,供乡邻们聊天等。只是滩区的地基较软,要做深基础。另外,一层的柱子在汛期会淹没在水里,可能会受到从上游漂下来的杂物的撞击,因此要作防撞处理,要用上桥墩技术。这种房屋的弊端就是增加了基础及柱子的造价,但考虑到地段好,是值得的。

傣族民居往往依水而筑

滩区建筑汛期示意图

第二种是建趸船式房屋。

趸船式房屋既是船,又是房屋。可以把它视为在趸船上盖的房子,不过房子里的空间与“趸船”里的空间可以连通。它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就是普通的房屋;底部是船形结构,有一定的吃水深度,迎水端与船头一样,呈尖劈形;整个船、屋结构用数根锚链连接岸边或地下的埋桩。锚链的长度取决于最高水位的高度。

在平水期和枯水期,船屋“搁浅”在滩涂上。在汛期,船屋浮在水面上,不影响河道行洪。

旧时珠江上的趸船。英国人曾在这种趸船上交易鸦片

今天的趸船式房屋的建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底部的船形结构可以在预制厂建成,也可以在船厂建成,就像当年建造水泥船一样。

重轮中江船业为重庆市荣昌县森林顺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80米长餐饮趸船“森泰诺亚”

这两种房屋的标准规范也需要出台,可能要参考船舶建造标准和桥梁建设标准。

滨水亦宜居

滩上安家,水上居民定居不错的选择

我国南部及东南地区自古以来生活着为数不少的疍民—水上居民。疍民,又称蜑民。《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七记载:“蜑户,县所管,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若居平陆,死亡即多,似江东白水郎也”。宋朝周去非之《岭外代答》卷三也有类似描述:“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也。钦之蜑有三:一为鱼蜑,善举网垂纶;二为蚝蜑,善没海取蚝;三为木蜑,善伐山取材……儿能匍匐,则以长绳系其腰,于绳末系短木焉,儿忽堕水,则缘绳汲出之。儿学行,往来篷脊,殊不惊也。能行,则已能浮没……广州有蜑一种,名日卢停,善水战。”

历史上,疍民多贫困、社会地位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关注并致力解决这群水上居民的上岸定居问题。前几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出台过相关政策。他们中的多数已经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融入岸上居民。但仍有少数人融入不进去,或宁愿保持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岸后没有土地,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业。一些重大工程的移民中就有人不适应新居住点,搬回原籍。水上居民如果能在滩区安家,既可以提高居住质量,享受现代文明,又不用脱离水,还不会占用耕地、宅基地。

异地搬迁还是就地安家,需综合考虑

由此扩展开来看:盖房选址,能选地质条件、自然环境良好的地方,固然是好,但还受到居民谋生、就业、社会文化背景的融入、气候适应、基础设施配套、地权、环境承载力、邻居亲和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安土重迁是我国传统,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一个共同习惯。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在极端条件下居住,而不是迁移到“乐土”,大有人在:我国北魏时期即在峭壁上建悬空寺;爱斯基摩人在雪洞里藏身;陕北人在平地上掘窑洞,差不多是穴居;阿拉伯人、以色列人在非常干旱的地区立国;美国佛罗里达州年年闹龙卷风,那里的居民也没有因此而搬迁。人类文明因而绚丽多彩。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面积、良好的宅基地面积不大,人们选址时,作趋利避害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在此前提下,为改善居住条件,让居民异地搬迁并不一定是最优方案。现在,一些地方施行德政,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往往大量迁移居民。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我们应该在实施搬迁方案之先考虑是否能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化解自然条件的恶劣影响和灾害,应该比较一下怎么做更合乎居民的意愿、更经济、更契合自然承载力。

猜你喜欢

趸船滩区洪水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河南省黄河滩区迁建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研究
趸船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工作趸船的设计
固定水域办公用趸船新型定位方法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