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坐堂

2017-05-11主持人忻秀珍

照相机 2017年3期
关键词:影友广角倒影

主持人|忻秀珍

专家坐堂

主持人|忻秀珍

E-mail: xinxiuzhen@qq.com

Q主持老师,您好!我是摄影新手,正在学习各种摄影知识和技术。今发邮件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1、镜头焦外有二线性我懂,但是若用大光圈把背景都虚化了,那么镜头的二线性是否严重又有什么关系呢?用小光圈拍的照片景深很大,景物都是清楚的也看不出二线性的影响啊,那关注摄影镜头是否有二线性问题对影友们拍照片有什么用吗?2、总听影友们说照片上空间感如何如何,这照片上的空间感表现如何主要是与摄影镜头有关,还是与拍摄的场景有关?谢谢!

A在谈论摄影镜头焦外二线性的问题前,我们先看两张对比照片,图1所示的是一支焦外虚化柔和的镜头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离焦的树枝虚化的朦胧柔和,这种效果正是现在推崇的理想的焦外虚化过渡。图2是用一支焦外二线性散焦明显的镜头拍摄的同一场景,从照片上我们看到离焦的树枝形成了较清楚的双线形状,画面上显得零乱斑驳。

摄影镜头的焦外柔和或有二线性散焦现象是与镜头的光学设计有关的,影友们大多数都喜欢焦外虚化过渡柔美的摄影镜头。其实二线性散焦的现象也并非是摄影镜头的光学缺陷,折反射式镜头的焦外就具有最典型的二线性散焦现象,恰当的运用照样能拍出漂亮的照片来。

说到照片上的空间感表现既与摄影镜头有光,亦与拍摄场景有关。如广角摄影镜头拍摄的场景范围大,景物近大远小的成像特征明显(图3),视觉效果上具有很强的空间距离感(图4)。而长焦摄影镜头的视角狭隘,拍摄的前后景物有距离被压缩了的感觉(图5),所以长焦镜头在表现景物的空间距离感上就不如广角镜头那么夸张强烈了。但是长焦摄影镜头可以借助空气中的薄雾、尘埃在画面上形成富有层次的空间距离感,如图6所示的照片上借助空气中的雾霭,形成了近处树木深暗清晰、中远景物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中,大气透视感强烈,空间层次分明。

图1 焦外柔和

图2 焦外二线性

图3 广角镜头拍摄

图4 广角镜头拍摄

图5 长焦镜头拍摄

图6 薄雾形成空间距离感

图7 汇聚的线条

图8 大光圈虚化焦外

另外,照片中若有明显汇聚的线条也会给画面形成强烈的纵深空间感,如图7所示,两条铁轨向远处交汇形成了纵深空间感。有时候照片上景物的明与暗,虚与实都能在视觉效果是形成空间感。图8是用中长焦镜头的大光圈拍摄的,浅景深把背景上杂乱的草丛、树枝虚化成了一片绿色,焦点处清晰的花枝从背景处分离出来,这种虚实对比在画面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

Q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旅游爱好者,手中有台大变焦的DC,旅途中就用它和手机拍照,但是我觉得这台数码照相机与手机拍的照片质量都不太好。我想买台1英寸左右影像传感器的DC机子,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它们镜头的变焦范围都不太大,特别是长焦端不太长。我看到有一种镜头可以装在DC的镜头前面使其成为能拍摄更远景物的长焦镜头,请教老师,如果买台1英寸影像传感器的DC,再配个这种镜头适合旅游拍照用吗?这种镜头应该选择哪种品牌的成像质量好些?是什么原理能让它把远景给拉近了?

A旅游爱好者们是少不了拍照工具的,但又得考虑背包的重量,如果不是摄影发烧友的话,一般都会选择比较轻便些的照相机,甚至只用照相手机拍摄。

目前1英寸影像传感器的镜头一体数码照相机(DC)有25倍光学变焦镜头的索尼RX10 Ⅲ型(图9),其镜头变焦的视场角相当于35mm全画幅相机的24~600mm镜头,光圈F2.4~4,有效像素2000万,作为旅游使用,镜头的焦距除了广角端还不够短之外,长焦端是足够用了,不过索尼的这款大变焦DC相机在体积上还不算是便携型的。与之相似的机型还有佳能G3X型,其也是采用1英寸2000万像素的CMOS影像传感器,25倍的光学变焦镜头,相当于35mm全画幅相机的24~600mm变焦镜头视场角。便携式的镜头与机身一体的DC机有松下ZS110型,其具有相当于35mm全画幅相机的25~250mm F2.8~5.9镜头,1英寸约2000万像素的影像传感器,相机外观是卡片机造型,更便于携带,但电池的容量较小。

有些卡片机外观的1英寸DC相机的镜头光学变焦范围较小,一般广角端还行,长焦端则明显的不足,但其体积相对小巧,旅游携带较为方便,而且售价也较低,此时若给其选择一枚你说的那种能把远景拉近了的“镜头”装上用,倒也能弥补相机镜头在长焦端的不足,这种“镜头”就是摄影镜头前面加装的增距镜。

图9 索尼RX10 Ⅲ型DC

图10 镜前广角、增距附加镜

在照相机的摄影镜头前面加装的这种增距镜其实就是一种望远镜,它是由前端的凸透镜片(组)与后面的凹透镜片(组)构成。最初这种望远镜由意大利人伽利略发现并制成,故称作伽利略望远镜;而把伽利略望远镜的光学系统颠倒过来用,即凹透镜片在前面,凸透镜片在后面则看到的是视角更广的场景,景物也缩小了,这就形成了加装在照相机摄影镜头前面的广角附加镜,很多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的取景器就是采用这种光学结构,由于它的光学结构原理与伽利略望远镜相反,所以也称作逆伽利略式。

图11 双面可用的广角、增距附加镜

图13 普通拍摄

图14 加广角镜拍摄

图15 加增距镜拍摄

过去生产的一些固定镜头的单反、双反、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会有倍率不太大的广角和增距附加镜用,以此来拓宽镜头的应用范围(图10)。有一种广角和增距为一体的镜头前面安装的附加镜,其有凹凸透镜片(组)构成,两端均有阳纹的滤镜螺纹(图11),在两端分别标有W(广角)和T(望远)标识,用不同的面按标识安装在照相机的摄影镜头前(图12)就形成了广角或中焦的透视效果(图13、图14、图15)。

现在市场上廉价的广角、增距附加镜很多,大多数使用效果欠佳。倒是有一枚以前奥林巴斯为DC机设计制造的1.7倍增距附加镜装到数码相机镜头前面拍摄的影像质量还凑合。2、现在要想给照片做个倒影很容易,但我总觉得不如直接拍摄的照片效果真实。可实际拍摄时经常会出现水中的倒影偏暗,地面上的景物和天空比较亮,我曾想用偏振镜把天空调暗些,可是冰面的倒影也变淡了。请问忻老师,如何才能直接拍出完美的倒影照片?谢谢!

Q忻老师,您好!向您请教两个摄影问题:

1、我在网上看到有些影友贴的图片冷暖色调处理得特别漂亮,我也尝试着对照片进行后期调整,但就是出不来看到的别人照片上的那种色彩效果,特别是照片暗部区域的冷色调出不来。这是不是与拍摄时数码相机的参数设置也有关系呢?应该如何设置?

A1、你这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运用得还不够好,以前有位影友也是问照片的蓝色调方面的问题。照片上冷暖色调的对比有拍摄环境的影响,也有镜头选用和数码照相机设置上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后期对照片的处理方法。后期这部分就不说了,因为只要你后期调整得当,照片上冷暖色调就会显得很协调。我就说说直接拍摄时的选择吧,选择合适拍摄场景当然是最主要的了,还得观察拍摄环境会对照片的整体和局部色调造成什么影响,如清晨时分,天亮后的日出之时,此时景物的明暗部分冷暖色调对比是最明显了。图16就是在清晨拍摄的,相机用的是自动白平衡,没作什么特别的参数设定,从直出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到画面上暗部区域影像偏蓝紫冷色调。图17则是把数码相机的自定义色彩设置的微偏冷色调些并加大了点饱和度拍摄的,从直出的照片上我们看到背光处的建筑物呈现出很纯的蓝色调,这两张照片都是用蔡司镜头拍摄的。

图16 清晨拍摄的

图17 提高色彩饱和度

图18 直接拍倒影

2、不知你当时想拍倒影的现场环境,从你的描述来看我找了两张倒影照片作说明吧。一般来讲水面反射映出的影像都会暗一些。如图18所示的照片天空中和地面上的景物比较亮,而水中的倒影比较暗,这样直接拍摄的照片效果不太好。

偏振镜是可以滤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所以可以调节偏振镜消除水面的反光,水面的反射光被清除了自然也就看不到它表面反射映出的倒影了。这就是你想调节偏振镜压暗天空时却削弱了水面的反射光线 ,导致了水面的倒影变淡、甚至倒影消失了的原因。

当拍摄类似图18这样场景的倒影照片时,可以用一块中灰渐变密度镜片或半中灰密度镜片对明亮的天空部分作阻光拍摄就行了 (图19)。中灰渐变密度镜片和渐变滤色镜片是风光摄影时常用的滤镜。

Q忻老师,您好!我爱好摄影,手里用的是索尼α7R型无反相机,之所以买此无反相机是为了接用各种镜头方便。平日比较关注一些镜头转接圈产品,近日看到有厂家推出了哈苏镜头转索尼的卡口接圈,却是内装镜片的减焦镜。我没用减焦镜转接过镜头,据说是边缘成像不好,是否转接上中画幅摄影镜头边缘成像质量会好些?

图19 加中灰渐变密度镜拍摄

A减焦镜接圈装在摄影镜头之后面,可以缩短镜头的焦距(组合焦距值),增加有效光圈值,同时也缩小了所用摄影镜头的像场涵盖范围,即35mm全画幅摄影镜头加装减焦镜后适用于APS或更小影像传感器的相机;中画幅摄影镜头加装减焦镜接圈后可用于35mm全画幅机身上。不过大部分影友对减焦镜是不感兴趣的,减焦镜在缩短镜头焦距和缩小像场时仅是中心像场的分辨率和锐度不错,对画幅四周成像的分辨率多少会有些影响,并且色差也明显了。

其实制造减焦镜转接圈的厂商如果具有AF技术能力的话,不妨把这种内置减焦镜片的镜头转接圈开发成镜片(组)可移动的自动对焦减焦接环,即手动对焦的摄影镜头通过这具有AF功能的减焦转接圈装接在数码机身上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如果是这样的AF减焦镜转接圈,估计感兴趣的影友会多些的。

猜你喜欢

影友广角倒影
文化广角
文化广角
倒影
倒影之美
影友档案
影友档案
影友档案
找倒影
广角
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