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亚甲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

2017-05-11李变锋王江栓

中文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亚甲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李变锋+王江栓

摘 要: 目的 评价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亚甲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时给予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5%利多卡因1ml及地塞米松5mg混均甲状腺局部注射;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mg,3次/天,观察治疗前后亚甲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对血糖的影响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周期短、起效快,无任何不良副作用,对患者血糖影响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亚甲炎合并2型糖尿病起效快、疗程短、效果肯定。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 地塞米松 甲状腺注射

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89-01

亚甲炎多认为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糖尿病合并亚甲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口服强的松治疗副作用多,对血糖影响大,不利于亚甲炎的恢复,因此寻找一种对亚甲炎疗效好而对血糖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观察了地塞米松甲状腺局部注射在治疗亚甲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材料、对象及方法

1.实验设计

采用隨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

2.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2011-2012年符合亚甲炎合并2型糖尿病诊断的60例住院病人。甲状腺Ⅰ°肿大的20例、Ⅱ°肿大的25例、Ⅲ°肿大的15例;单侧25例,双侧3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HBA1C≦7.2%、空腹血糖(FBG)波动于5.5-7.8mmol/l,餐后2h血糖波动于8.0-11.1mmol/l。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亚甲炎的临床表现:发热、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伴疼痛及明显压痛,血沉(ESR)增快、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增高、甲状腺131I摄取率降低并和FT3、FT4水平出现“分离曲线”;同时符合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在35-50岁。

排除标准 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症或不愿参加的患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及产后甲状腺炎。

3.分组及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及口服1-2种降糖药物等控制FBG在5.5-7.8 mmol/L,餐后2h血糖在8.0-11.1 mmol/L。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5 mg地塞米松加1ml利多卡因混合在甲状腺压痛明显处进针并避开血管、神经呈放射状注射,2次/周,2 W后症状缓解病例改为1次/周;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10 mg,3次/天,连用2 W后减为10 mg,2次/天,治疗2W后减为15mg/d。两组均在临床症状消失停药。

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2W、4W、6W的血糖、血沉、甲状腺功能及摄碘率,甲状腺大小、压痛;有无体重增加、痤疮、出血性胃炎等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1] 显效:无发热、甲状腺肿大及压痛消失、血沉及甲状腺功能正常;有效:无发热、甲状腺肿大及压痛好转,但未完全消失、血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效:发热、甲状腺肿大及压痛未见好转,血沉无下降。显效和有效属于治愈病例。

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卡方检验,用x±s表示,P<0.05为有显著差异。

二、结果

1.治疗组用药后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失时间、甲状腺肿大小消退时间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1。

2.治疗前及治疗6周两组ESR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2周至第4周ESR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2。

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从用药第三天开始升高,FBG:10.1±2.12 mmol/L,餐后2h血糖:15.34±1.25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治愈率及疗程。治疗组和和对照组在6周后治愈率分别为100%、95%,所有患者均在8周内治愈,两组治愈率无差异(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程分别为(6±1.2)W、(7±3.3)W,有显著差异(P<0.05)。

5.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个别患者出现肥胖、痤疮、血糖紊乱等。

三、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2]病毒感染能够启动自身的免疫反应,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扩大其分布范围,淋巴细胞的产物能够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亚甲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亚甲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加重亚甲炎的病情[3]。临床上亚甲炎多以口服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治疗为主,而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引起[4]胃痛、骨质疏松、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还有抑制作用,且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对血糖影响大,胰岛素治疗难以控制。本文采用甲状腺局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与口服强的松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周期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试验室指标回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患者的血糖影响小,无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胃部不适、体重增加、及痤疮等不良反应。机制[5]可能是由于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甲状腺局部血药浓度高,可对病变组织直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促进了甲状腺组织和功能的恢复。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拮抗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引起血糖紊乱。

因此采用地塞米松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糖尿病起效快、周期短、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且对患者血糖影响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彦鹅, 张效荣, 张计划. 甲状腺内注射激素与环磷酰胺双重免疫调节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43 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9(32): 4295-4296.

[2]王旭波, 陆美琪, 石龙娇, 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细胞学诊断与局部免疫调节治疗[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11): 1264-1266.

[3]董瑞鸿.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52例临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18): 123-124.

[4]杨岩斌. 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2013, 6(2)

78-79.

[5]刘喜玲, 侯 英, 李玉华, 等. 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16): 35-36.

猜你喜欢

亚甲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亚甲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探讨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甲状腺球蛋白及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联合甲状腺激素抗体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脖子疼,看看是不是亚甲炎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