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先修文学写作教程课堂欣赏教学模式研究

2017-05-11刘秀丽

中文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学欣赏类别教学模式

刘秀丽

摘 要: 学会写作的前提是学会欣赏,大学先修文学写作的基础课程是文学欣赏课,为使文学欣赏课更高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根据作品内容的特点和类别划分,可以采取自主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欣赏法、选择共享法等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

关键词:文学欣赏 课堂 类别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51-01

欧阳友权等主编的《文学原理》中写道“文学欣赏是读者透过语言符号去感受、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意识,从而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1]高中的文学欣赏课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发展,从而促进文学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此,本文拟从大学先修文学欣赏作品的特点与类别入手,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对文学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讨,以期对提升文学欣赏课的有效性有所裨益。

一、自主品读法

这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欣赏、自主品读来完成文学欣赏的审美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叙述”类的小说,主要分“主观叙述”类和“客观叙述”类两大类。

“主观叙述”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用意识流动呈现思维活动的过程,文本讲述的内容和故事的结果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而意义在于作者“讲述”的本身,它表达了作者思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个时候让学生以精读的形式将关注点落实到文本上,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是欣赏活动的重要方式。

“客观叙述”如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第一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全知视角,故事的展开使用客观叙述,就如同用镜头直接去捕捉景物一样,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叙述的真实性和表达的深刻性。它同样适合学生静下心来投入进去。再如张爱玲的《封锁》,小说主要也是站在旁观的视角,场景描写是以一种展示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不介入人物的内心情绪。这样的文本最适合学生作为一个倾听者去自我体味和感悟,不必要再加入无谓的外来干涉。

二、合作探究法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是课堂的实践者和参与者,提倡“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对于文学欣赏课来说,“探究”的主体应该在内容上和主题上有一定的把握难度,需要深入挖掘的文章。比如说斯蒂芬的《倒退的一生》,作者在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贾金斯”在学业、事业、恋爱等方面呈现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学生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头雾水,这个时候就需要集体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再如王安忆的《洗澡》选取了当代市民凡俗人生的日常琐事,小伙子与“他”的对话中始终围绕“洗澡”的话题。简单的选材,但对于阅历简单的高中生来说却不简单。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交流。中国大学先修课文学写作课程《文学写作作品精读》一书中选入的古今中外的精粹之作,像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都可以运用此类教学方法。

为了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合作探究课堂目的性和针对性。为防止盲目性的无效讨论,教师要注意设置讨论的重点。其次是时间分配的问题,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把讨论真正落实到问题上,而不能让讨论成为课堂的点缀。再次还要注意到层次性,不能整体划一。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差异可以变为资源,比如大部分男生喜好武侠类或科幻类小说,而女生则更倾向于《红楼梦》之类的作品,所以在分组探究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差异。

三、比较欣赏法

比较欣赏法指的是将小说的原本和经过改编之后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欣赏。适合这一教学方式的作品主要是存在经过改编的影视作品的作品。而比较欣赏法要经历阅读作品、观看影视、再阅读作品三个步骤。下面来谈谈这样做的意义。

“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2]正是由于小说的虚构性,文字描绘的形象化,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无限的想象和再创造,感悟作品的内涵和张力。而“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同一作品,每个学生心中都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这构成读者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电影艺术是一种“集体创作”,它“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美术、摄影、录音多个创作部门艺术创造的有机结合”[3]。所以影视剧在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和干扰导致影视作品与原著势必存在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让小说定型化。所以比较欣赏法就是让学生先去品读文本,学生对作品有自我的解读。然后去观看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去分析影视作品改编的优劣,对情感、形象、细节等把握的程度,最后再回归文本,就能更深切更直观地体会原创小说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构思的精巧。

四、选择共享法

“艺术感受力”“艺术推想力”“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4]是文学欣赏需要具备的三方面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在经过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学生会在审美情趣上有所提升,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试着让学生去推荐文学欣赏作品进行班级共享,这个共享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所以我们称之为“选择共享法”。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让课堂更开放、自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下面谈谈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来说文本“选择”,应该由教师和學生在选择之前围绕教材主题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确定选择的范围,这样使选择更有针对性。由于所学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得来的,欣赏内容和课堂形式的新颖都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也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来说课堂“共享”,是指学生自主“选择”文本之后在课堂上的呈现,这个呈现可以是学生互相推荐后的自由阅读欣赏,也可以是学生在课下阅读之后课上的交流研讨,甚至可以类似读书交流会那种形式来进行,总之可以依据不同的作品内容灵活进行选择。

综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学欣赏课堂,其目的都是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品鉴能力。除此之外,有效的文学欣赏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还对于学生审美水平、综合素养和“自我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等.文学原理[M].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

[2]易健、王先霈.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佚名.影视美与欣赏[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4]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文学欣赏类别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服务类别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论类别股东会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鉴别5种常见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