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郑州临空经济建设的涉外人才需求及其对策研究

2017-05-11成汹涌

关键词:临空郑州外语

成汹涌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互联网+”背景下郑州临空经济建设的涉外人才需求及其对策研究

成汹涌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从郑州航空港经济建设实际出发,在参照现有文献和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视角,研究了当前河南对于应用型涉外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议采取优化“外语+”课程设置、实施师资队伍建设 “走出去请进来”方略、创建合作机制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等对策,排解郑州航空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涉外人才短缺而出现的障碍,确保临空经济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前行,更好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互联网+;临空经济;涉外人才;需求;对策

河南位处中原腹地,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航空是最便捷、最高效的桥梁和纽带。2012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全国规划; 2013年3月7日,郑州成功获批建设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这些都标志着空港经济已被纳入国家战略[1]。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之中[2]。“互联网+”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全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力、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该计划的实施能有力推动包括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包括航空经济和涉外应用教育在内的各行业大融合,为临空经济快速发展搭建前所未有的战略平台。此平台可为高校教师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一屏多显技术的“云教室”提供有力支撑[3]。从全球发达国家成功发展临空经济的经验来看,拥有一支高素养涉外人才队伍是保障临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前提,但我国高校目前外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依然沿袭传统的“外语+另一门外语(二外)”及“专业+应试英语(大英)”的培养模式[4]。因此,为确保郑州航空港经济健康发展,在“互联网+经济”及“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意识、懂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端复合型涉外人才,构筑吸引高端涉外人才的平台,既是建设人才智力库服务空港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和学界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服务临空经济发展的涉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针对当地高校教育情况展开的,所得结论应景性十足,对其他院校不一定有指导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重新确立的涉外人才标准是“通识素养+外语专业技能”[5]。笔者从《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2014—2016年)获悉,国内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滑,同时外语专业又是全国需求比例较高的专业之一。也就是说,社会对普通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下降,但能承担大型会议翻译任务的高端翻译人才和以“外语+技能”和“专业+外语”为特征的“双料”复合型涉外人才又供不应求[6]。为此,本文旨在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涉外人才的需求状况,探讨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我国高校涉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互联网+”背景下郑州空港对涉外人才的基本需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明确指出,发展开放型临空经济必须依靠各行各业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互联网+”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临空型产业所需的涉外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拓展涉外人才培养渠道的引领带动作用[7]。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013—2016年连续四年联合举办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场招聘会”上获悉,工商管理、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商务、交通运输、医药、农林牧渔、新能源、物流、餐饮服务等行业,对外语专业人才需求数量最多。要使郑州临空经济区变为现代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人才储备是关键。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远不能适应临空经济建设的需要, 河南更是人才凹地。从2012—2016年连续五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来看,将近7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中、低端岗位,而且从事与所学专业接近或无关的工种,这不仅与全球经济增速变缓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适应性不足、针对性不强戚戚相关[6]。虽然外语人才总体就业形势供过于求,但空港经济区建设急需的高端复合型涉外专业人才却又十分稀缺,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短板,这无疑给以人才为先导的临空经济建设提出了一个亟待化解的难题。

2 郑州临空经济所需涉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涉外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国内人才市场对涉外人才需求呈矛盾态势,接受通识教育的低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就业前景暗淡,社会普遍青睐“外语+”或多专业并重的复合式涉外人才。如今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外语专业知识与金融、财会、贸易、法律、新闻传媒等社科专业知识的融合,外语专业与理工科专业共融共生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8]。这也与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体制有关。在中学阶段,学生分文、理科两个不同方向,语文、数学、外语成为高考必考基础科目,文科生侧重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侧重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因此,“外语+专业”在中学阶段根本就无法实施。高校应该改革这一现状,极力推行“外语+技能”或“外语+另一专业”培养模式。让更多理工科学生接受“外语+技能”培养模式以及更多文科生接受“外语+另一专业”培养模式。通过此种途径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精,而且外语水平也符合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其外语学院培养的专业学生如果再能选修一两门理工科专业技能课程,更是锦上添花。譬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顺利通过CET-4/6国考基础上,完全具备高素质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并能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综合知识,这才是郑州临空经济建设真正需要的高端涉外型复合式人才。

2.2 涉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不尽完善

为实现“互联网+”背景下跨专业立体交叉培养体系的实施,建立科学规范的涉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首先,用好学分制,激励学生选修自己擅长而且感兴趣的课程,专业设置的临界点不要过于清晰可辨,增加外语原版教材和参考资料,拓展学生接触外语、习得外语的机会和空间。在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设计上,要尽力加大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力度,彻底告别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综合素养有质的飞跃。其次,建设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团队,是培养高校涉外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当下,国内高校大部分外语教师是国内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方向大都是外国文学和语言学,对邻近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甚至完全缺失。为此,高校要专门设立激励机制,引进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并长期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常年授课,引导专业教师使用外语跨学科教学。这样既能保障学生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外语水平。

2.3 涉外人才培养力度欠缺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上规模的传统企业开始转战互联网运营模式,临空产业也不例外,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外语基础扎实的涉外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所以,临空企业从业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具备金融、法律、商贸、计算机、旅游、新闻、管理等一门以上专业知识[9]。高校课堂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将互联网和先进计算机技术、手机通信、电视电话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有充分机会融入互联网线上教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既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又是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空港经济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高端涉外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要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涉外复合型高端人才主要体现在一专多能的特点上,这一“专”是指综合类大学或外国语大学必须要坚持以语言与文化双重特色为主的教育理念,重点关注口、笔译高端精英人才的培养。全国三本以上高校甚至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均设有外(国)语学院,但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空港经济区建设需求的外语人才却少之又少。譬如,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学科综合水平全国排名前六,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然而,在2012—2016年近5年的研究生教育中,仅招了115名口译专业学生,绝大部分研究生是文学、语言学、英语教育,博士均为英美文学和语言学[6]。因此,高校外语学院翻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趋向边缘化的现实,委实不能满足郑州航空港对外语高端人才的客观需求。

3 对策分析

3.1 优化“外语+”课程设置

鉴于我国临空经济建设起步晚、经验少、人才匮乏等实际情况,高校外语专业应该调整目前陈旧落后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机制,着眼于大力培养懂临空专业的高端型和复合型涉外人才[10]。为此,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时比例等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势必需要进行彻底改革,以最大限度优化现有教育资源。要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抓手,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外语专业学生既懂得一定临空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外语操控能力。基于互联网衍生出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语言输入素材,学生利用人机互动学习模式能进一步提升外语水平,变语言输入为自主吸收,为语言输出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因此,高校外(国)语学院应与经济贸易或商业学院联手,共同制定新立体式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生选课制度,合理分配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是临空经济建设急需的课程,并通过适度增加选修课的方式来促进复合式高端涉外人才的培养力度。

再者,非外语专业学生具备利用外文资料进行专业学习、研究以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是国家科技发展对涉外人才的迫切需要。如何将大学外语课程和ESP(特殊用途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是国内大学今后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头戏[12]。因此,国内高校特别是河南高校应结合郑州临空经济发展实际,调查空港经济区对涉外人才的具体要求,并研究制定真正适合郑州航空港经济建设需求的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一年级尝试完成外语基础课程及语言应用技能课程的学习;大二全部开设外语类文化素质课;大三、大四结合郑州空港实际开设与临空经济相关的ESP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夯实学生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结合学生主打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岗位特点选择外语教学内容,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模块,如国际金融、现代物流、出口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供学生选修。在社会实践方面,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和产学合作,寻找专业对口的涉外企业深度合作,选聘企业内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与高校外语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尽快熟悉和适应未来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郑州临空经济建设。

3.2 实施师资队伍建设 “走出去请进来”方略

涉外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批外语精湛、创新能力强、懂经济、懂管理的教师精英,有了过硬的师资队伍,合格的涉外人才培养才会有根本保障。因此,高校管理层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条件,送他们出国进修学习或做访问学者,鼓励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研究、参加各种高端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做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团体的兼职工作,拓宽外语教师和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学养,改变其单一型知识结构,使之知识结构多元化、高端化[13]。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及学科优势,在校内以自修、研修、教学实践与专题讨论等模式,培养外语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在相关院系的统一安排下学习至少一门跨专业知识。校方也可与相关大型企业联合,选派外语教师到企业学习,条件成熟的高校可直接派遣外语教师在企业做兼职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办学条件,长期或短期聘请国外名牌大学临空经济学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或中高级管理人才做本校客座教授或专业顾问,他们外语好、专业一流,可经常为国内高校师生开设大型专业讲座或研讨会,交流本领域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定期聘请来自国际综合实力前500强的知名企业管理精英,充实壮大高校一线专业教师队伍[14]。所有这些,不仅可以拓展师生的专业视野,而且能够大幅提升其专业知识层次,从而有利于培养郑州临空经济区所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涉外人才。

3.3 创建合作机制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可以使国内高校迅速与国际知名高校接轨,师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筑巢招凤,定期邀请或长期聘用国外外语专家、学者来国内高校工作,势必会对国内教师外语水平及专业能力有极大推动作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因此,高校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一学年内拿出一个学期专门给学生上课,另一个学期集中精力出国研修,同时实行外教弹性授课制,即国内学生外教课程不受时间限制,修满学分为止。高校还可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涉外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瞄准人才培养目标,紧盯用人单位对涉外人才的具体需求,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此,高校需长期派一线教师进企业,实地调研企业对人才专业水平及外语能力的要求,然后对人才培养方案做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同时,送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倾听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反馈的意见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使涉外人才培养目标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郑州临空经济建设的相关工作做好前期铺垫准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创新意识的复合式高端涉外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3.4 多措并举稳定壮大临空涉外人才队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每年至少举办两次现场人才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开设临空经济所需涉外人才网络服务专栏,定期选拔空港经济区优秀员工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充电学习。从长远角度来看,郑州航空港一要深挖现有涉外人才智力潜力,尽早在“互联网+”背景下启动“专业+外语”和“外语+专业”人才短期和长期培训项目,与国内外著名高校联袂开设临空经济管理、飞机维修、电子信息传递、航空装备制造等相关特色专业,开展对口和“一站式”订单培养模式,以解决临空型涉外专业技术人才供应紧缺问题[16];二要不拘一格引进涉外高端临空型专业技术人才,将融资与融智紧密结合起来,为高端、高层次人才提供宽松的创业平台,并且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或科研成果奖励、发明专利转让和技术入股等方面出台最优惠政策,多方位多渠道吸纳国内外一流专家尤其是吸引带技术、带项目、带基金的顶级创新型涉外人才[17];三要积极尝试建立健全人才约束和激励机制。临空经济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加大人才项目监管力度,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人才激励机制,为涉外型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8]。

再从高端涉外人才的特征来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具备外语语言优势,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有长期在目标语国家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外语及专业知识水平均是国内大学无法比拟的;同时国外优秀管理理念也会通过他们带回国内,这些因素促成了海归人才在临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加强引进归国留学人员是解决目前临空经济建设高端涉外人才紧缺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出台新举措,加大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度,为海外留学人员开设绿色通道,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吸引他们回国发展。据统计,从2000—2015年,我国海外留学回归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2.71%,河南每年不到20%的留学人员回家乡就业,绝大多数人选择沿海一线或二线大城市创业。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52.37万人,2020年有望突破80万人,这的确是一个外语人才宝藏[6]。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科学调配利用这一笔宝贵的涉外人才资源,积极为他们来豫工作或回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使这批高端外语人才更好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服务[20]。

3.5 突出实用型高端复合式涉外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长期执行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尤其是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走出高校大门的毕业生,大部分因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太差而无法满足社会需求[21]。如今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对人才的专业需求愈来愈高,但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愈来愈难以适应临空经济需求的高端涉外岗位,导致众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不和谐现象发生,对国家资源和学生时间均造成极大浪费[22]。笔者建议,国家目前的高考扩招政策最好还是做一定改革调整,以往的精英教育应适度保持,将现在二本和三本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改为本科学制高职生,这样既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渴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欲望又不造成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实属利国利民之举,希望能引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注[23]。因此,高校外(国)语学院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实实在在的能承担具体操作任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逐渐完善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注重学生外语实用能力及跨学科立体式培养,改变传统终结性评价方式,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有机融合,并最终形成期末课程考核评价、日常学习过程评价和实践应用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体系,以培养更多能够适应郑州临空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端复合式涉外人才。

4 结语

临空经济建设和发展对涉外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临空经济的相关研究明显滞后,特别是对作为临空经济第一要务的涉外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更是不容乐观,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实体的健康有序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会吸纳众多国内外客商来此投资兴业,给河南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和内陆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指明了方向。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及“互联网+教育”为临空经济建设所需涉外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模式,一定有助于将郑州航空港打造成未来的人才智慧港,也将更进一步推动郑州空港经济区奋力前行。因此,要想把郑州打造成以现代高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战略平台,储备“外语+专业”涉外高端人才,从而为更好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 曹允春. 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J]. 城市观察, 2013(2):5-16.

[2]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N].光明日报, 2015-3-17(1).

[4] 田秋香. 中原经济区外语人才就业需求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8):68-69.

[5] 赵奇, 武侠.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 企业研究, 2012(22):78-80.

[6] 教育部.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 中国教育报, 2016-7-7(1).

[7] 张占仓. 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港的历史趋势与战略方向 [J]. 区域经济评论, 2013(3):142-144.

[8] 周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J]. 中国外语, 2011(2):12-16.

[9] DAVID L,GRAHAM F. Managing New Zealand’s airports in the face of commercial challenges [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06(5):220-226.

[10] 尹建华, 王兆华. 北京市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11):97-99.

[11] 李慧德, 朱金伟. 关于武汉空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 时代经贸, 2008(5):133-134.

[12] 王守仁, 王海啸.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 中国外语, 2011(5):4-17.

[13] 李建. 临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与对策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9):188-189.

[14] 吴涛, 王运泉. 广州新白云机场对花都区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3):243-248.

[15] 张蕾. 空港地区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例[J]. 城市观察, 2013(2):42-49.

[16] 肖李春. 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 技术与市场, 2006( 11):55-56.

[17] WILLIAM B B,STEPHEN J H.County international airport [J].Economic impact study, 2003(5):27-35.

[18] 杨频萍.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 新华日报,2015-11-2(3).

[19] 孙延海. 国外临空产业发展新趋势[J]. 港口经济, 2008(6):32-33.

[20] 黄建伟, 李程, 姚红光,等.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9):46-49.

[21] KASARDA J D. Governing the aerotropolis [J]. Global airport cities, 2009(3):12-17.

[22] 施展.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J]. 俄罗斯研究,2015(3):3-19.

[23] 成汹涌. 郑州临空经济建设中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91-95.

DEMAND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IN CONSTRUCTING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CHENG Xiongyo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construction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urrent paper probes into the variation trend in the demand of Henan Province for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anding foreign talent training channels and fully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Internet Plus”. It is suggested that measures be taken effectively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ourse of “Foreign Language plus”, setting up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and inviting in” and building a 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under the cooperative mechanism. Thereby, effective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for the sake of resolving these obstacles and guaranteeing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Internet Plus; airport economy; foreign talent; demand; countermeasure

2016-12-26

2016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2016B018);2016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涉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162400410235);2015年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郑州临空经济发展对涉外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20150659)

成汹涌(1966-),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语言学,外语教学与课程论。

1673-1751(2017)03-0057-06

F241.1

A

猜你喜欢

临空郑州外语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梦启郑州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