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7-05-11钟交
钟交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交通运输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如期发布的《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以组组数据、张张图表勾勒出开局之年交通运输行业稳中有进、健步向前的运行图景。
交通运输投资服务经济稳增长作用进一步彰显
《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79万亿元,投资规模较上年增长4.7%,全面完成了各领域的年度目标任务,公路建设投资和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等一些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任务,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多措并举服务经济稳增长。依托“五年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规划计划体系,大力推进前期工作;按照“保重点、兜底线、扩增量”的思路,精准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坚持“沉淀要消化、当年要清零”的原则,化解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面对车购税预算规模减少的情况,努力破解资金难题,用足用好中央专项建设基金,积极争取政府债券支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全面推进PPP模式,有效保障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推动交通运输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我们定量测算了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共拉动GDP约2.7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460万个,即1亿元交通运输投资拉动GDP约0.9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240个。从与国民经济重点关联产业分析看,全年交通运输投资对建筑业、金属冶炼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DP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分别拉动约6180亿元、1550亿元和1540亿元;对建筑业、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就业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为这些行业分别提供就业岗位约1080万个、490万个和160万个。交通运输投资为服务经济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呈现新变化
《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社会(含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分别增长5.2%和5%。从短期看,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增速出现一定反弹。一是受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的带动。2016年年末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指数较年初增长近60%,中钢协钢铁价格综合指数增长超过70%,价格大幅回升带动运输需求增加,全年铁路冶炼物资运量增长3.8%,煤炭运量降幅明显收窄8.4个百分点。二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的带动。公路运输中矿建材料占比达20%以上,远高于其他货类,公路货运量与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关系数超过0.9。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至5%以上,同期公路货运量增速也回升至6.1%。
从中长期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总体上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三次产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全社会货物运输量与经济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我国GDP增速由1978年至2011年的年均增长10%左右回落至2016年的7%左右,同期全社会货运量增速由8%左右逐步回落至5%左右。貨运强度由1991年的44.3万吨/亿元逐步降至2016年的18.9万吨/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货运量与GDP之间的弹性系数由2011年的1.48逐步降至2016年的0.78。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增速换挡,货运强度、货运量与GDP之间的弹性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中后期的运量变化特征基本类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体现。
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基础设施技术状况持续改善。《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年末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比上年分别提高1.4和3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达13.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建制村通畅率提高2.24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上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96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百万人次的通航机场增加7个。
运输装备提档升级。全年铁路动车组比上年增加380标准组、3040辆。大型客车的客位增长0.6%,普通货车运力减少,而专用货车的吨位增长4.9%。内河运输船舶的平均净载重量增长10.8%。城市客运纯电动、混合动力公共汽电车增长近1倍,BRT车辆增长24.8%。
多元、舒适、便捷的旅客运输增势强劲。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比上年增长11%,其中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增长均超过三成。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11.8%,国际航线增速明显高于国内航线12个百分点。邮轮市场快速发展,全国港口接待国际邮轮旅客增长近80%。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增长15.4%,BRT客运量增长23.2%。另外,自驾车出行需求旺盛,监测数据显示全国22个省份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车流量增长16.5%。
货运结构加速调整。铁路发力货运组织改革,全年完成集装箱、商品汽车、散货快运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0%、53%和25%。公路充分发挥“门到门”的运输优势,高附加值货运需求增长较快,近年来机械设备电器、轻工医药制品、农林牧渔业产品等货类比重有明显提高。港口适箱货发展势头良好,集装箱吞吐量(以重量计算)增长5.4%,快于货物吞吐量3.5%的增长水平。寄递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保持高速增长,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1.4%和43.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发挥车购税等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普通公路、内河水运、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全年安排用于国省道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的车购税占比超过70%,较“十二五”之初大幅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用于内河建设的港建费占比近年来首次超过60%;用于西部地区的车购税占比较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年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分别增长14%、13.4%和17.3%,内河建设投资实现增长,交通运输投资结构优化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智慧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交通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用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占比较上年提高近15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数和科技奖项有较大幅度提升。高铁与重载铁路技术、特殊条件下公路建设、特大型桥梁施工、支线客机与大飞机制造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迅速,无车承运、网络约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绿色交通建设稳步推进。道路运输企业积极推广车辆节能技改,加快新能源车辆更新,并建立油耗奖惩机制,城市公交、班线客车监测企业百车公里单耗比上年下降0.9%和1.5%,公路专业货运百吨公里单耗下降4%。海洋货运企业提高航行率、实行经济航速,千吨海里单耗下降4.9%。港口推进生产用机械设备“油改电”,提高电力、热力清洁能源比重,万吨吞吐量单耗下降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业继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得到有效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