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视域下“习马会”演讲的及物性探析
2017-05-11田良斌李雪
田良斌+李雪
摘 要:“习马会”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两岸领导人在会上致辞的及物性解读,发现过程类型在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差异明显:习主席在演讲中过程类型的使用相对比较单一(不涉及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而马英九则比较全面(几乎涉及所有过程类型)。同时揭示出了概念功能在两位领导人讲话中的实现方式和背后的语用目的,进一步验证了及物性系统在分析政治演讲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概念功能;及物性系统;政治演讲
中圖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韩礼德基于前人理论创立的语言学理论。鉴于对语篇与社会的关系尤为感兴趣,因此他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所创建的语篇以及语篇与语篇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黄国文 2007)。韩礼德在他的著作《功能语法概论》(2004)中论述道其构建功能语法的主要目标就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不仅可以分析书面语篇,同时也可以用来分析口头语篇。在系统功能语法中,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概括为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相互关联构成了“意义潜势”的三大部分。在人类语言中,及物性系统最集中地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即语言用于表达说话者主客观经验的功能。它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所处的各种过程,包括状态及关系,决定句子的不同类型和结构(周晓康 1999)。
“习马会”是指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于11月8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一次会晤,具有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郑振清教授认为,“这次会见不仅会影响到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鉴于两岸关系跟亚太局势、中美关系都有紧密的联系,还会影响到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郑青婷 2015)在此次见面会中,习近平和马英九先后致辞,在致辞中双方都重申了“九二共识”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从而为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领导人的语言往往传递着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信息,因此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田文林 2013),由此论文选取两岸领导人在会上的演讲作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视角对语篇中的过程类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进行探究,通过找出各个过程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概括出语篇中的概念功能如何依靠具体的语义系统得以实现,从而揭示出产生这种分布情况的演讲者“语言选择动因”。
二、及物性系统简述
在Halliday划分的三种语言纯理功能中,所说的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朱永生等 2004)。在语言系统中,概念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及物性系统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胡壮麟等 1989)。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和传统上研究的及物性有根本区别,传统语法中研究的及物性主要是指在句法上的差异,也就是动词是否带有宾语的情况;而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指的是描述整个小句的系统(Thompson 2013)。例如小句“the little boy jumped from a high building”,如果用传统的及物性来分析的话,此句中的“jumped”并不属于及物动词,因为它并没有涉及宾语;而在功能语法中,这句话属于及物性系统中的物质过程,其中“the little boy”是动作者,“jumped”是物质过程,“from a high building”是表示地点的环境成分。
在及物性系统主要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类型,主要有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表示的主要指做某件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常包含两个参与者,一个是逻辑主语“动作者” (Actor),另一个是动作的“目标”(Goal),过程本身由动态动词来表示,如 break, earn, fetch等;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表示内心活动(如思想、感知、反应等)的过程,通常有两个参与者:感知者(Sensor)和现象(Phenomenon)。这一过程通常由感觉、认知类动词来实行,像know, like, convince等;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表示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这一过程又可细分为“归属”型(attributive)和“识别”型(identifying)两大类。前者主要指的是某一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归属关系,过程参与者分别是“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而识别型主要对事物进行限定,通过一个实体对另一个实体进行识别,过程有识别者(identifier)和被识别者(identified)完成;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表示通过说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其参与者有“说话人”(Sayer)、“受话人”(Receiver),常用的过程动词有say, talk, tell等等;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主要从语义上进行识别,主要指生理活动过程,比如做梦、苦笑等,行为过程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行为者”(Behaver),在有些小句中,有时也会出现另一个参与者“范围”(Range)用作小句的补语;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指的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其代表性的常用句式为there be句型,在每一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其“存在物”(Existent),常见的动词有be, exist, arise等。
三、“习马会”演讲词分析
论文主要选取习近平和马英九在“习马会”中的演讲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演讲词进行分析,探究及物性系统在演讲中的运用并试图对比出两篇语料在过程类型分布上的区别及其原因。
1. “习近平演讲”的及物性分析
在习近平的演讲中,共有51个小句。根据Halliday及物性系统对小句的过程类型分类,可将演讲中的51个小句分别归类到六种过程类型中。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演讲中涉及的51个过程中,其中物质过程37个,所占比重最大约为72%,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各占10%,心理过程4个,占总数的8%,而鉴于语篇为演讲词因此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在语篇中没有体现。其中典型的物质过程句子,如:
例(1)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頁。
例(2)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例(3)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物质过程通常表示的是做某事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的动作者通过某一动词对目标进行实施。在以上例子中具体动词在句子中体现为“翻开”、“付出了”、“挡不住”等。在物质过程中,各成分的选择和安排都体现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在例(1)中的动作者为“两岸领导人”,物质过程为“翻开”,目标为“两岸关系”。习主席在开篇用这一小句,通过“动作者”的选择拉近了与马英九的关系,并借另一参与者“两岸关系”结合物质过程“翻开”,表明了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将是改善两岸关系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例(2)中,动作者为“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物质过程为“付出了”,而目标为“两岸关系”。习近平用这句话就高度评价了在过去的七年中,广大的中华儿女(包括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改善两岸关系所做的努力。在例(3)中,动作者为无生命的“海峡”,物质过程为“挡不住”,而目标则为“同胞对家人、故乡的渴望”。在这句话中,习近平表达了尽管海峡无情地隔断了两岸同胞相聚的可能,然而“海峡无情,人有情”,两岸同胞之间的兄弟之情以及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是海峡挡不住的、无法阻隔的。
关系过程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可分为归属、识别两大类(刘润清 2013),它是进行评价或判断最直接的方式。在习近平的演讲中主要用到的是“识别”类,即运用一个实体来识别认同另一个实体。如例(4)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在例句中,习近平就用“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和“一家人”来识别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在民族情结上将两岸人民凝结在了一起,尽管有矛盾,但是却不容分离,同时更强调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强的理念。
存在过程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英语中主要以“there be“句型为明显标志,而在本文的研究语料中,典型标志为“有”。对于这一过程的表现,典型例子如:例(5)正因为有了这七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例(6)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在例(5)中习主席用“正因为有了这七年的积累”来表示“两岸关系”发展到现在是经过两岸同胞长期的努力和向往和平发展的结果,时间之长,来之不易;同时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才有了今天的“习马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在例(6)中,典型的存在过程标志是“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在这句话中,习主席总结到,在两岸关系发展的66年中,尽管有波折、有矛盾,但是两岸同胞出于一个民族,都是中华儿女,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将两岸关系隔开。
心理过程可以指描述人们内心世界的思想、感受以及喜好等过程。在习主席的演讲中,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结尾段,如例(7):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例句中“希望”一词是心理过程的典型标志,习主席通过这一心理过程表达了他殷切期盼海峡两岸,共同恪守“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和平发展的潮流中互相协作,共同振兴中华民族。
2.“马英九演讲”的及物性分析
在马英九的演讲中共有98个小句,同样地根据Halliday的过程类型划分法,将这98个小句进行归类。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马英九演讲词所涉及的过程类型中,物质过程仍然占主要地位,共63个占约65%,但是和习近平演讲相比,在马英九的演讲词中各个过程类型都占有一定比重,且关系过程所占比重有明显提高。在其演讲中,物质过程较典型例子如例(8):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在例子中,马英九和习近平互称先生,是这一物质过程的动作者,“穿越”、 “握着”是物质过程的具体动词,体现物质过程,而“66年的时空”、“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则分别对应物质过程动词的目标。在这句中,马英九强调在分隔了66后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时间跨度之久;同时更强调了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此次会晤事关两岸关系前途,更关系到两岸人民的福祉、中华民族的振兴。
和习近平演讲词中过程类型相比,马英九演讲词中的关系过程明显攀升。关系过程一般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演讲词中,马英九就通过使用各种关系过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中主要有:
例(9)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例(10)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
例(11)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
在例(9)中,马英九再次强调了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华夏儿女,在这一关系过程中,两岸人民为“被认同者”,而中华民族为“认同者”。通过这一关系过程将两岸人民连接在了一起,因此两岸人民都应不计前嫌,互相帮助,共谋中华民族振兴大业。在例(10)中,在这一关系过程中,马英九运用先否定后肯定的关系过程关系,突出强调了肯定因素在这一关系过程中的作用。马英九对他提出的五点主张进行了解释,他强调五点主张不是为了某个人,也不是为了某一方,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之幸福。在例(11)中,关系过程仍然是“识别型”,识别成分为“目前的两岸关系”和“朝夕之功”,马英九讲到,大陆和台湾具有不同的体制,但在过去的66年中,却能够逐渐从军事对抗到合作发展交流,是非常不容易的。两岸人民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
尽管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在语篇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在文中依然对演讲者的主题阐释有重要的意义,并丰富了语言的过程类型。如例(12)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这句属于行为过程,讲的是马英九在台湾大学校园中的所见所闻,通过這一行为过程,马英九向我们呈现了在台湾校园中,两岸学生彼此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温馨画面,这就进一步营造了此次会晤的气氛和意义,那就是两岸人民应该继续珍惜这种良好的两岸关系,继续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例(13)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例属于言语过程,在演讲末,马英九引用了北宋儒家思想家张横渠的名言,道出了他希望能够和习主席一起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步发展,不断增加两岸人民福祉。例(14)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例(14)属于心理过程,其中以“坚持”为典型标志,在这一句中,马英九对于两岸关系中存在的敏感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两岸双方应该充分发挥彼此的智能,用耐心和诚意来处理这些敏感话题。例(15)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这一例属于存在过程,用在演讲结尾增加了整个演讲的感染力,突出了自己演讲的主题思想。在例子中,马英九说的“他们”指的是在台湾大学校园中的两岸学生。马英九认为,海峡两岸的学生是没有所谓的“历史包袱”的,也是没有深仇大恨的,相反的,他们拥有的是热情和创意。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以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也必然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别对“习马会”中习主席和马英九演讲词的及物性解读,发现在两位领导人的演讲中,物质过程都占有主导地位,说明了在两篇演讲词中概念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物质功能,同时也揭示了两岸双方都希望以实际行动来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在分析中也发现和习近平的演讲词相比,在马英九演讲词中,关系过程的数量明显增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凸显其诚意。尽管各个过程类型在语篇中分布不均,但也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使文本的语言过程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 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3(5).
[2] Halliday,M.A.K. and Matthiessen, C.M.I.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Hodder Arnold, 2004(3).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 黄国文.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中国外语,2007(5).
[5]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6] 田文林等.“习式”话语体现了何种理念[J].人民论坛,2013(15).
[7] 郑青婷.盘点“习马会”成果美日欧积极评价“迈出令人鼓舞的一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11-10(008).
[8] 周晓康.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J].当代语言学,1999(3).
[9] 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本文审稿 余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