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017-05-11李萌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

李萌萌

[提要]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随着社会发展也在逐渐进步,同时对社保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但是一方面我国高校社保专业兴起时间较为短暂,致使社保人才需求和供给严重不对称;另一方面高校进行社保人才培养更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技能,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相应的社保工作,这就加剧了国家对社保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高校对于社保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为例,通过社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1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大连财经学院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院的发展,逐渐完成从观念到实践上的转变将成为学校面临的工作主题。为此,工商管理学院针对学校新的理念,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下简称“社保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社保专业的人才需求。

二、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现状

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的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方面从社保专业当前的课程设置介绍;另一方面主要从社保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介绍。

(一)社保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社保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各高校的学科构建基本成形。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的产生是从人力资源专业分化而来,但是课程设置也同其他高校相似,设置了必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必修课包括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险实务;专业选修课有企业年金、比较社会保障制度、社会调查方法及应用、办公软件实务等课程。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在社保专业课程设置上各有区别,如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侧重于管理学领域;吉林大学、北京大学突出社会学领域。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则侧重于管理和社会的结合,而且社保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设置了大部分课程都有实践教学课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及实训室等缺失,所以实践教学形同虚设,这也是大部分高校的通病,也是导致社保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社保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总体说来,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不是很乐观。根据对大连财经学院2012级至2016级社保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调查,该专业的毕业生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为40余人。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企业或事业单位,也有个别同学自主创业(如2012级毕业生中有一名毕业生开设一家咖啡馆)和继续深造(考取国内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从事社保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在事业单位工作,但是在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社保专业毕业生能够进入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比例在逐渐缩小,大部分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和专业无关或者关系较小的其他岗位。

三、社保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社保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要求。早在1987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何东昌就提出,“高校不应该单纯地将培养理论研究人员作为主要目标,应当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大量需要的从事各种实际工作的人才”。2010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将引导一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这些都是政策方面的要求。

大连财经学院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重新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为国家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作为大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社保专业,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必须寻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2、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优化阶段,对于中间层次的人才数量将急剧增长。清华大学有关人员对一些生产企业进行的人才需求类型调查结果表明,明确需求应用型人才的企业占66.2%,需求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占13.7%,既需要应用型人才又需要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占9.8%(孔繁敏,2006)。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样的,社保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迫在眉睫。

3、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求。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这也是进入老龄化国家的标准。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在當前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养老不仅涉及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还需要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医疗等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此外,我国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从业人员没有专业培训,远不能达到当前养老事业发展需求。这也要求社保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侧重点,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老龄化的需求,这也为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需求。

(二)社保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较“宽”,并且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首先,这个培养目标最终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为主,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其次,培养目标较“宽”。在很多高校的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宽窄不均现象。而我院的社保专业培养目标较宽,既有劳动就业领域的人才,还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甚至还有商业保险方面的人才。这种宽泛的定位目标无法引导专业的特色建设,也会浪费资源,导致与市场需求脱节;最后,由于缺乏对社保行业的深刻理解,使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与社会需要无法匹配,导致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

2、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上,注重理论而轻视应用。理论课程较多,忽视了应用型课程。课程更新速度慢,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没有开设新的课程来满足社会需求。除此之外,也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工作相联系,保证学生相关技能的学习。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社保专业作为在我国开设时间较短的新兴学科,社会保障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随着社会保障事业迅猛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社保专业,社保专业师资缺口较大,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老师梯队远未形成,尚缺失高职称人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4、培养条件和设备缺失。传统高校专业培养主要依靠图书馆或者其他资料来保证学生学到足够的知识,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就需要应用型的条件和设备来保障。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实践知识很难通过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来实现,而主要需要依靠实验室或者校外实践教学实现。而我院社保专业迄今为止尚且没有实验室,也没有专门针对社保的教学软件,而一些校外教学实践也尚未得到落实,这也致使本专业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技能和经验,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四、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社保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社保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为后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基础。培养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是涉及培养的人才专业领域,重点是专业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涉及专业的针对性问题。针对大连财经学院社保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结合社保专业的情况,专业下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同时是从人力资源专业分化出来的专业,我们可以注重培养企业社会保险、企业福利和企业劳动关系为主的专业人才,注重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可以对重复课程进行整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课程之间有一些重复性内容,这样每门课程就会出现重复性教学,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可以考虑一些重复性章节,进行实践性教学。

2、不断更新教学课程体系。社会保障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只有不断适应国内外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才能与世界接轨,与社会需求人才接轨。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开设一些社会保障发展前沿的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时更新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学生得到最新的内容。

3、增设校内实践仿真模拟课程。社保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院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保障软件等来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模拟社保大厅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以社会保险为例,我们可以以政府和企业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整个工作流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1、学校要加强社保教师培训力度。对我们现在的任教教师加强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践,主要方式包括参加学术会议、教师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既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基础,了解社保发展的前沿动态,也能了解校外社保业务的实际运行,增强我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与社会紧密联系。

2、增加企业实践教师。学校和教研室可以引进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社保专业实践教师,为社保专业学生讲述实际工作过程,并定期开设讲座,使学生能够增加对将来就业和工作的了解,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也便于培养适合社会的人才。

(四)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1、社保专业可以建立“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专门实验室。使学生可以模拟操作,进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的实训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保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社保专业应从多方努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通畅的实习渠道。例如,学校可以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系,让学生参与他们的调查工作,并推荐到相关部门实习。

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重要文献[M].海南出版社,1998.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3]孔繁敏.建設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