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医疗能走多远?
2017-05-11袁帅
袁帅
“未来医疗机构都会有两套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路径,一是急诊室、门诊这样的线下路径,另一套是线上路径,即线上的网络门诊或者院后管理系统。”汇医在线CEO何毅如是说
3月29日,呼和浩特,内蒙古肿瘤医院康复科首次采用最新引进的远程医疗问诊、会诊平台汇医在线,对一位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这是该院康复科的首个远程案例。同一天,北京,汇医在线CEO何毅就本次远程医疗,以及国内在线问诊发展问题接受了《小康》记者的独家专访。
目标“医疗天猫”
互联网风暴席卷医疗领域,大量的互联网医疗项目涌现。汇医在线CEO何毅告诉记者,他理解的未来医疗机构都会有两套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路径,一套是线下路径,即急诊室或者门诊室;另一套是线上路径,即线上的网络门诊或者院后管理系统。“医院有这样的需求,作为企业,我们愿意去为医院搭建这样的服务平台,在提供平台的同时,我们也提供知识、营销、售后、客服等服务,这就是汇医在线的定位。”
江医在线CEO何毅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应用的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为淘宝模式,比如春雨医生。采用此类模式的互联网平台直接与医生签订协议,省去医院这个中间环节,类似于买家与卖家直接对接的淘宝店。第二种模式是以微医和好大夫为代表的互联网医院,该模式是互联网机构通过和线下医疗机构合作,取得所谓的地方许可,从而将互联网公司变成拥有行医资质的机构,进而整合医生在线多点执业,并向各地进行互联网医疗服务。第三种为京东模式,即一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企业为平安好医生,该平台招聘了一千多位医生,和患者进行沟通、互动,完成在线咨询、治疗的过程。此外还有一种模式可称之为医生社交模式,企业聚集大量医生资源后进行医生资源的变现,开始向C端环节提供服务。
不过,不同于以上四种模式,何毅表示,汇医在线定位为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医疗天猫”。医疗机构可免费在该平台上开通视频问诊、在线会诊医学直播、随访管理等功能,平台对患者进行服务收费,盈利部分平台和医院进行商务分成。“目前国内采用这种模式的平台屈指可数。”
为何定位“医疗天猫”,而非其他四种互联网医疗模式?何毅分析称,原因有三。首先,此模式更容易赢得醫疗机构的认可。平台没有去越过或颠覆医疗机构,也没有用互联网公司重新配置医生资源,由此黏住了核心资源——医疗机构。当医院发现需要本院医生回到院内做互联网服务延伸时,汇医在线将是受益者,而其他模式或会受到冲击;其次,该模式更易形成线上问诊、线下接诊的闭环。对于纯互联网公司,线上问诊完成后还需要重新配置线下接诊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纯互联网公司可能更有话语权,医疗机构会根据被平台引导过去的患者数量提供红利;再次,运用此模式的公司不直接提供相关服务,而是依托一个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只扮演一个工具的角色,因此当监管趋严的时候,平台可以几乎不受影响。
不过,优势与劣势并存,在享受这些优势的同时,汇医在线运营负担较重。第一,做医院端销售的难度远大于医生端;第二,平台需在每个城市、每家医院投放设备,而互联网公司只需要搭建一个APP就可以了。由这一点延伸,平台在每个城市都要配备运营团队,现在汇医在线在全国范围内的运营团队已达80人。相反,互联网公司是中心化运营,只需要线上、线下一个集成中心即可,管理成本更小。
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何毅告诉记者,“从模式来讲,我们肯定是坚持不懈,竞争讲求差异化,追随成熟模式,最后会死得很惨。从管理运营来讲,我们无法超越机器化管理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反过来看,这也可能是我们的门槛,我们线上、线下结合于一体,将来可能会成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作为互联网公司,汇医在线会继续融资,以此方式吸引更好的人才,做更好的推广,在行业中慢慢夯实地位。”
借视频问诊,给互联网医疗添把火
何毅认为,分析在线医疗市场的认可度要从两个端口出发。对于医院端,他用一系列数字说明了医院接受程度较高这一现状:单汇医在线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功签约400家医院,上线240家,预计今年会签到500家。这或与汇医在线给医院传达的理念不无关系——汇医在线致力于为医院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让医生回到自己所在医院的互联网公寓上,为医院和患者创造价值。
从患者端来讲,用户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何毅坦言,从线上情况可以看出,如今网络问诊群体正在逐渐增加,这一趋势在天气不理想时尤为明显。其次,在最近一次医疗改革后,医事服务费的上涨促使患者开始比对去实体医疗机构和线上问诊的看病成本,因此近期该平台问诊量明显增加。“我们发现,当线上、线下问诊能够达到同等效果时,患者更愿意在初查时通过线上的方式和医院进行接触。”何毅说。
在线会医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可?归根结底取决于视频问诊的可行性。为了说明这一问题,何毅首先对比了线上会医和线下看病的同异。“通常线上会医需要患者提供个人信息和影像、生化、病理切片等病情描述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医生能够对大部分基本症状作出判断,这同线下看病的原理相差无几。除了中医需要望闻问切,在初步确诊过程中,线下就医能达到的效果,线上方式都可以完成。”
随后,何毅指出,“视频问诊”本身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的前身是“远程医疗会诊”,这一做法在我国的医疗机构内部已经相当普遍、普及。下级医院把病例推送给上级医院,之后上级医院专家连通视频,与下级医院医生一起讨论病人的病症和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于国内患者来说,视频问诊还属于新兴事物,但在国外,这种就医模式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据何毅透露,国外的互联网医疗早已广泛运用此种问诊机制。无论是私人医生还是社区门诊,当出现转诊需要时,他们往往会通过视频问诊的方式先跟上级医院进行联系,根据患者和基层医生的共同描述来确定是否需要转诊。“视频问诊已经成为海外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它打通了私人医生到专家会诊的过程,也是联通各级医院的重要工具。”据悉,专注于该领域的美国互联网医疗平台taledoctor现已上市。该平台在聘请医生对患者进行在线问诊的同时,后台还拓展了医药配送系统。
何毅表示,汇医在线是用互联网手段把传统医院的远程医疗规模化、市场化。他坦言,过去远程会诊没能形成规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已经逐渐沦落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公益工程。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公益行为和政绩工程不能给参与其中的医生创造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持久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远程会诊往往以失败告终。
“我们看过诸多这种现象,已经做了七八年视频会诊的机构在硬件方面投入也很大,但实际运营效果差强人意。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构没能很好地去调动会诊双方、两级医生的积极性。其次是缺乏专业机构。做每件事情,包括如何联通上下级医院,如何维护上下级医院,如何引导患者,都需要专门的运营和维护体系。但是就公立医院来讲,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它都很难有能力和动力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视频会诊也好,视频问诊也罢,它本身具有价值和可行性,只是需要有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来运作。”何毅说。
从环境来讲,视频问诊营造了一对一的就医环境。“医生和患者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安静的网络诊室里,没有外面的嘈杂和干扰。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则是患者这边话没问完,那边不断有新患者进出,打扰医患沟通,谁都会烦躁。”何毅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