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7-05-11仲兆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高中数学

仲兆福

摘 要 正如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学生之间客观存在差异性,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探讨有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措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27-02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老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客观地看待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旨在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数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习兴趣不高。高中数学学困生群体的最明显特征是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最主要因素是教师授课方式不科学,如教师在授课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以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为主,不能综合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不能与学生进行融洽的交流互动等。在没有兴趣推动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压制,厌学情绪随之产生。除此之外,少数高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如对计算器的过度依赖,对数学计算提不起兴趣等。受以上因素影响,教师如果不能进行正确引导,学困生现象将日益严重。

2.教学方法不科学。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解题方法,学习技巧应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制定中,不能全面考虑到班级学生水平,对于成绩落后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致使其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自信下降,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数学教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3.评价机制有待优化。当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由于教育理念传统,教学评价活动仍以应试为导向,在评价中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分数提升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学习主动性培养,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习惯使用批评指导,对学困生群体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这种刻意的消极评价可能挫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在长期得不到肯定的情绪下极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1.基于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学困生群体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特征,有策略的实施差异化教学。首先,对学生基本学情进行了解,分析不同学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其次,改變单向灌输性教学的传统方式,基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对学困生成因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区分。针对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生,要重点关注学习技巧的传授,针对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要着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等。通过对学困生群体的个体特征分析,开展差异化教学,实现学困生转化。

2.开展情感引导。对于学困生群体而言,由于学习成绩无法跟进班级水平,可能遭受到同学与教师的歧视,久而久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否定,感觉自己被遗忘。针对高中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优势,以尊重、鼓励的态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潜力,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引导,以平等、充满爱心的态度对待班级内每一位学生,使学困生感受到重视,在情感上 推动学生主动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指班级内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不能出现歧视心理,鼓励学优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要以充分的宽容与耐心进行纠正与指导,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

3.健全评价机制。与其它学生相比,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自信心相对欠缺,学习动力不足。针以这一现象,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教学评价开展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自信心激发,对学习动力进行推动。在评价中,改变传统的统一教学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原则,对学困生的微小进步进行认真肯定的评价,使学困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此外,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发掘,激发其个人主观能动力。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形(下转第52页)(上接第27页)成性评价的积极意义,淡化终结性评价,使学困生群体通过点滴的成就感与快乐感积累,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实现学困生转 化就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转化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评价,对学生的个性化素质与特殊性学习需求进行关注,增强教学的层次性与针对性。使每位学困生感觉自己被重视,重拾学习自信习,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琚炉发.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学园:教育科研,2012,(4).

[2]李亚飞.高中数学用功型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0,(21).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高中数学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