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城乡产品质量“二元”结构现状分析和对策
2017-05-11吴祎炀
吴祎炀
摘要: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攀升,但城乡产品质量状况存在差异,城市产品质量状况日趋良好,农村产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城乡产品质量“二元”结构现象。造成产品质量“二元”结构的主因有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信息不对称、产品资源不均衡、监管资源不均衡等。本文就基于信息化手段,对城乡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提出解决城乡产品质量“二元”结构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产品质量 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 信息化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商品种类纷繁复杂,遍布于生产、生活、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大街小巷。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经济发展、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在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认识和追求度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攀升,2016 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 91.6%,出口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 99%以上。与此同时,国内城乡产品质量状况却存在差异,城镇产品质量状况日趋良好,农村产品质量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三无”产品、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现象仍然存在。中国目前农村人口有 6 亿 7 千多万,占 50.32%,农村人口占到一半以上,应该说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质量、农民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而农村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的发展质量和进程,影响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影响总体质量稳步提升。本文就以信息化手段,对城乡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提出解决城乡产品质量“二元”结构的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
产品质量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息息相关。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劲势头,他们的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由“二元”趋向“一元”,为我国解决城乡产品质量二元结构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德、英、法、美、韩、日等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信息发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或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对农村产品进行监控;或实行土地流转,将有价值的、可以集中种养殖的土地、水面,集中起来由公司或协会经营;或通过大力发展精品、集约、高端农业以对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或严格实施耕地保护,通过制定发布系列支农法规与具体措施,来保护和发展农业;或建立和完善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关心农民的就业问题,城乡之间在生产、生活质量方面已无明显差距,城乡产品质量基本趋于一体。同时,国外一些国家政府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差距,是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如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城乡之间在社会事业的发展上已走向一体化,公共资源也基本均衡发展,为城乡产品质量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关键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可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保证城乡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许坤在 2010 年 02 期《中国集体经济》中文章《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及对策》中提出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对策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资金筹措机制 ;加强财政投资的主导作用,促进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改变农村公共产品单纯依靠农民供给的不合理体制,建立中央、省、地方、农民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加大向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改进和完善转移制度,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于 2009 年提出宏观质量观测与创新基地项目,在全国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质量观测点,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深入企业、市场以及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实地考察,获取城乡产品质量第一手资料,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城乡产品质量存在的差异,存在的主要问题,乡村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观测报告》,对区域内质量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动态地反映城乡区域的宏观质量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此状态的各种原因,能够为政府宏观质量的监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得政府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公共政策,并提出科学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城乡产品质量“二元”结构现状的对策。
第二章 我国城乡产(商)品质量“二元”结构现状
2.1我国城乡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存在“二元”结构
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城镇,城镇交通便利、生产资料丰富、市场宣传便利、各种政策支持优先;农村则主要是小企业、小作坊,呈现“多、小、散、乱”现象,他们普遍存在“五无”问题——无生产标准、无过程控制、无规范厂房、无原料把关、无检测手段,产品质量问题多,影响面大。这些原因造成我国城乡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的较大差异,导致城市产品质量明显好于农村。例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数量约占全国食品企业总数的80%,由于规模小、数量多、情况复杂,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食品安全問题的焦点。
2.2我国城乡商品流通领域质量存在“二元”结构
城市流通商品品种丰富,而且质量比较有保障,农村流通渠道少,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我国城市和农村流通商品质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