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审美超越时代大胆融合各种艺术形式

2017-05-11

世纪人物 2017年5期
关键词:板胡杨洁孙悟空

86版《西游记》大胆融合各种艺术形式

由杨洁导演并担任制片人的86版《西游记》,绝不仅仅是一部存在于几代人童年记忆的电视剧,相比吴承恩的小说,它才是迄今为止《西游记》序列的核心。该剧经久不衰的持续“热映”,比文字有力得多地占据着国人对于那个满天神佛、遍地妖魔世界的想象。而 Bilibili等网站上对“大王叫我来巡山”等片段的创造性剪辑、《万万没想到》等影片的援引,则显示了这些影像跨越代际和媒介平台的魅力。

而這样的奇迹之所以能达成,还要回到八十年代初启动拍摄的时刻。该剧是对《西游记》全书首次进行的完整再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杨洁等主创进行了十分合理的删繁就简,把一个经常旁逸斜出的故事,整理出了简明清晰的线索。同时她也继承了五十到七十年代赋予孙悟空的革命者形象,在成长叙事和对于正义性的不断思辨中,很好地连接与统一了存在内在矛盾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

而更为清晰的时代特色,则是一切为我所用的杂糅和创新,传统戏剧元素和刚刚流行的电子乐在其中和谐并置,真实的青山绿水映衬着主演们色彩饱满的道具服装。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的配乐——猪八戒背媳妇,这首曲子仅是由板胡和三弦两种乐器搭配完成,但是这两件乐器除了在戏曲演出时,是很少有单独运用的,也只有编曲者许镜清与导演杨洁有这样的胆气与魄力。由板胡和三弦演奏使得这首音乐有着极强的节奏感与跳跃感,增加了情节的喜剧色彩,让整个剧情在紧张的氛围中增添了乐趣。

今天的影视剧创作也应学会打通新老文化资源

配合那些如今看来并不真实、却是当时运用了极端聪明才智才得以实现的特效,电视剧《西游记》开辟出了自己的时空。当然这并非毫无根基的凭空创造,杨洁等主创无疑对《西游记》的改编序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戏曲戏剧的大量借鉴——从服装道具到表演程式,无疑接续着新中国的猴戏传统。

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正是1960年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演,而正是在看了六龄童的表演后,毛泽东和郭沫若才进行了著名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的往来和诗。

而这些脱胎于戏曲戏剧程式的身体语言在电视剧中则变得更为流畅自然,在保留认真精致的同时,结合了电视语言的灵动与自然。各种优秀艺术形式,在电视剧里被毫无“违和感”地吸收了。

八十年代作为一代人的文化原乡,常被指认为一个思想激荡、自由多元的时代。《西游记》的热映对于社会的影响却绝不亚于许多重大事件,不少影视创作者正是在这里获得了最初的影像记忆。 而今天以仙侠、玄幻为名的电影电视剧之所以无法取得电视剧《西游记》式的造型、动作创新,固然受制于要求速率的市场,更是因为没能像杨洁她们那样去打通旧有文化资源,去理解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流变与辗转。

从过往传统和当下现实里创造新的故事,而不是想当然地复原并不存在的原典,这正是86版《西游记》告诉我们的。

猜你喜欢

板胡杨洁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关于板胡演奏技术和情感联谊的作用探究
Humanistic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杨洁书法作品
杨洁书法作品
中国民板族乐器胡(之八)板胡
山高人为峰
板胡个性之我见
评剧板胡的特色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