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暗藏陷阱
2017-05-11刘梦雨,吴限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吃饭、打车、购物、看电影、充值、发红包……人们的日常行为已经与移动支付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这一新生事物,利用移动支付领域存在的技术漏洞、监管不到位等从事诈骗行为,且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令打击难上加难。
2016年5月,安徽合肥市李先生收到一条某电商网站的推销短信,是以前浏览过的一家网店,其中液晶电视价格要比之前便宜近千元。“我之前浏览过官网,诈骗分子发来的页面跟官方网站实在太相似了,所以我想都没想就填了账号密码。”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了店主发来的二维码后,进入一个支付界面,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后却显示支付失败,之后发现自己的银行账号被转走10,000余元。
无独有偶。在广西南宁市,市民反映逛街时有商家搞活动,只要下载一个APP并捆绑信用卡,之后刷一毛钱就可参加抽奖。按照要求刷完后,这位市民发现信用卡在杭州被盗刷了3200元。
用户在使用了外观、体验都与正版无异的移动支付盗版客户端和网页后,骗子再通过改动原始客户端程序的执行流程,截获用户的账号名、密码等隐私数据,这是诈骗分子的通行做法。
除此之外,透过二维码和免费WiFi植入手机木马病毒进行侵害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数据显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每天有超过2亿次WiFi连接,其中每天约有60万次属于连接具有风险的WiFi。
专家:遏制当前新型诈骗多发高发势头,不仅需要提升公民的防骗意识和能力,更需从根源上解决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问题,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不断加大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强化源头保护,及时堵塞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网友:现在很多地方连买菜都不用现金,用手机扫一扫就行了,确实方便,但应该加倍小心。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都经历过网络诈骗,很多人表示要与网银和移动支付保持距离。对于网络诈骗,我们可以运用技术手段,比如在手机上安装防骗APP,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
本刊: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也为骗子们开辟了无形之门。如何将移动支付带来的网络诈骗拒之“门”外?需要个人和主管部门双管齐下,心理上的防御+技术上的拦截+违法成本的大大提升,才能让移动支付回归便利、安全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