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资源配置与社会治理

2017-05-11吴晶妹

中国信用 2017年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财富信用

吴晶妹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信用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有些人也产生了一些困惑。笔者认为,如果能讨论清楚并很好地解答下面四个基本问题,信用建设中的很多思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什么是信用? 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是其拥有者社会关系与经济交易活动的价值体现。信用由意愿、能力与行为结果构成,最终通过社会关系的声誉、经济交易的授信额度、行为记录与评价表现出来。

信用是其拥有者在社会交往、经济交易等活动中以自己的意愿、能力、行为获得他人信任而实现的价值。获得信任的标志或结果就是获得机会、形成社会关系、达成信用交易等。

信用拥有者即信用主体,即政府、企业、自然人等。信用是信用主体拥有的一种资本,一种财富,可交易、可度量、可管理,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时间价值。

二、信用为什么重要?在现代社会中,资本是人们拥有的各种各样财富的总和。信用是新被确认的财富,是资本的新生构成。信用作为资本存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从自然资源为主导向知识智慧为主导转变的标志。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不再仅仅由实物财富构成,除了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还由各种各样的非实物财富构成,比如知识、信用等。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衡量经济主体资本构成与资本总量的时候,就会去考察和度量他们的实物资本、知识资本、信用资本等。

信用资本是人们财富总和的一部分,就像土地、房屋一样,给人们带来利益,实现人们的预期目标。与其他财富相比,信用资本带给人们的利益更强大,更多样化,既包括经济利益,比如资金等,也包括社会利益,比如信誉等。

信用是一种资本,是资源和财富。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资本?信用主体具备诚信道德的基础素质,就拥有诚信度资本;信用主体遵守社会行为准则的要求和制度规则的约束,就拥有合规度资本;信用主体在经济交易中达成信用交易,履行契约规定,就拥有践约度资本。信用主体具备三个维度的所有资本,就拥有信用总资本,就拥有这种资源和财富。

在现代信用经济中,社会与市场既按传统的真实资本配置资源,又按信用资本配置资源,以达到资源配置公平、有效的最优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要素,与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共同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持续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三、为什么要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实现以信用资本配置资源,让社会更加公平、有秩序,有良好的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人们拥有土地、厂房、设备、资金等,才能开展生产,达成交易,获得经济利润。具有实物资本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经济交易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必备前提条件,否则就将“出局”。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对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市场经济中固有的一些缺陷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源错配,社会价值观扭曲等,不利于调动市场经济参与者的积极性,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来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

信用资本是一种手段,为缺乏实物资本的主体参与经济交易和社会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性。信用资本作为一种手段使人们能够参与社会资源配置,这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信用可以与土地、资金、房屋、劳动力一样,作为人们的财富象征,在市场上获取参与交易的机会。人们可以凭借信用资本实现自己的目标,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最优势的财富,获取自己最需要的社会资源,不用“拼爹”“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信用为本。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用一套新的制度和办法,让每一个人都能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信用资本,并以此公开、公平地参加社会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分配。缺乏实物资本的人们照样可以通过不断积累自身的信用财富,获得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必需的资源,实现心中的梦想。整个社会也向着更加和谐、公平、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在现代信用经济中,信用资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新依据与新要素。新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缺乏统一、公认的手段配置社会资源的问题,丰富和扩大社会资源配置领域与手段,弥补仅以实体资本配置资源的不足与漏洞,有利于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从理论上看,拥有信用资本才能获得认可并有机会交往,达成信用交易。拥有信用资本越多,表明信用主体获得社会认可的程度越高。在很多情况下,社会各界会用各种办法对信用资本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要确定资格及程度,实质上就是以信用资本的高低作为门槛或条件,确定某种资质或机会或授信额度。作为资源配置的新依据,信用资本比实体资本来得更直接,有时甚至可以一票否决。没有信用,就没有一切。适度调节信用资源配置、保持公平与社会秩序稳定、改善信用环境是政府的责任。

美国等西方国家频发信用危机,其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对信用资源配置失灵、政府对信用资源配置调节的信用监管不力、整个社会信用资本生产过剩。微观上,是授信人高估申请人的信用资本;宏观上,是整个社会高估信用主体的诚信与合规水平及践约能力,使信用资本总水平在过度虚拟中形成泡沫,信用交易总规模过度膨胀。当泡沫破灭时,所有信用交易产品价格暴跌,所有授信活动剧烈收缩,债权债务关系恶化,社会活动违规、经济交易违约的现象普遍,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脆弱。现代信用危机的过程就是信用资本泡沫破灭、信用价值回归的过程。21世纪,面对国际信用危机前车之鉴,我们必须努力思考如何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正确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主体总希望自己的信用资本最大化,这与社会能够接受的信用资本总量有限之间永远存在矛盾。由信用主体驱动的信用资本规模无限扩张,而社会可承受的信用资本规模并非无限扩张的,有一个合理的平衡区间。超越了这个平衡的区间,社会上信用资本泛滥无度,存在信用危机的隐患。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就容易造成信用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信用资本总规模超越社会承受的最高限。信用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需要政府的信用监管体系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有责任顺应趋势,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展,帮助社会公众提升自身的信用积累,给予社会成员更加公平地参与资源配置、充分发展的途径与机会,引导整个社会以诚信为本,筑建基本的信任关系,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财富信用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信用消费有多爽?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