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农药化肥使用视角的耕地质量保护激励对策探讨

2017-05-11廖小斌陈美球李志朋鲁燕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承包地农家肥意愿

廖小斌,陈美球*,李志朋,2,鲁燕飞

(1.江西农业大学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基于农户农药化肥使用视角的耕地质量保护激励对策探讨

廖小斌1,陈美球1*,李志朋1,2,鲁燕飞1

(1.江西农业大学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利用在江西省9市19县开展的专题调研所获取的2 028份调查问卷,系统分析农户对落实“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增加农家肥的使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增加冬季绿肥的种植面积”4项激励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措施的意愿。研究表明:农户对政府的各类支持激励措施期望值很高,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农户选择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关键。面对不同的激励手段,影响农户采取具体激励措施意愿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把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激励意愿融于国家惠农政策目标之中;二是切实发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培育新型农民与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并举。

农户; 耕地质量保护; 激励对策; 农药化肥使用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耕地保护的本质是耕地生产能力的保护,耕地质量保护是核心[1]。然而,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不仅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中因“占优补劣”现象普遍而使耕地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更由于土壤污染,特别是面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我国的耕地质量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也成了农产品安全的主要潜在威胁[2]。如何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耕地质量保护形势,是切实贯彻我国耕地保护基本国策,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过量施用和利用效率低下是我国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1979—2013年的35 a间,我国化肥使用量由1 086万t猛增至5 912万t,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3]。2013年我国化肥投入强度为328.5 kg·hm-2,高于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 kg·hm-2,也远高于120 kg·hm-2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4]。作为耕地利用最直接的主体,农户在耕地质量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激励对策提高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近年来成了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5-7]。同样,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户农药化肥滥用现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对策,对于改变日益严峻的耕地质量保护形势,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农户的农药化肥使用视角出发,通过专题调研,深入分析农户对各类耕地质量保护激励措施的认可意愿,以期为国家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调研方法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以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省为研究样本开展专题调研。调查按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取萍乡市、上饶市、新余市、南昌市、赣州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九江市等9市19县(区)为调研区域,调研以调查问卷为主,结合深度访谈进行。课题组在每个县(区)选取4个乡镇,对每个乡镇4个自然村的村民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 300份,收回问卷2 112份,其中有效问卷2 0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02%。调查问卷涉及农户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对激励对策的认可等内容。样本特征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样本中主要以男性为主,占比66.47%;从年龄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比70.66%,平均年龄43.63岁;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比为77.17%,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平均人口为4.68人,主要以3~6口之家居多;人均家庭年收入为5.43万元;家庭人均耕地经营规模为3 135 m2,样本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江西农村的实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如何激励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促进耕地质量保护,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8-12],主要激励措施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二是增加农家肥的使用,三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四是增加冬季绿肥种植面积。为此,本研究相应设置了4个问题,考查农户对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激励措施的采用意愿,总体结果见表2。

表1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表

表2 农户对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促进耕地质量保护的激励意愿

从表2可以看出,农户对政府的各类支持需求明显高于承包地本身的产权完整需求,在涉及“明确农民承包地永久不变”的问题中,其选择比例均最低,而涉及“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的问题,其选择比例都最高。在推广科学施用化肥技术方面,有50.05%的农户选择“提供便利的科技指导与服务”,34.32%的农户选择“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反映出农户对技术指导与服务的迫切需求。在使用农家肥和推广冬季绿肥中,希望政策补贴激励的选择率都超过了50%,表明农户对使用成本很在意。

2.1 不同个人特征的农户耕地保护激励意愿

为了进一步认识不同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对各耕地保护激励对策的意愿,将受访农民的年龄分成小于30岁、30~44岁、45~60岁和60岁以上4个年龄段和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高中以上4个受教育程度, 分别以“使用农家肥”和“推广冬季绿肥”为例进行统计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使用农家肥”,不论哪个年龄段,都是选择“政府补贴激励”的农户比例最多,选择“提高化肥价格”的最少,而对于“提供并组织有效的农家肥供应源”选项,30岁以下农户中选择此项的比例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年轻人对农家肥的优点认识更加充分。另外,选择“提高化肥价格”的农户比重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这反映出年龄越大的农户对生产成本越关注,这与高达52.87%的60岁以上农户选择“政府补贴”的结果形成了呼应。

表3 不同年龄段农户对“使用农家肥” 激励的意愿 %

如表4所示,对于“推广冬季绿肥”,不论何种受教育程度,均是选择“政府补贴”的农户比例最高,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选择“提供便利的科学指导与服务”的意愿要明显高于其他农户,相反,选择“政府免费提供种子”的农户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要高于其他农户,这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更希望得到技术指导与服务。

表4 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户对“推广冬季绿肥” 激励的意愿 %

2.2 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耕地保护激励意愿

一般来说,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对耕地保护的投入能力越高,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越强,亦越有能力采用科学施肥的技术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耕地保护激励意愿,以“推广科学施用化肥”为例,将被调查农民按人均年收入分为5组:少于5 000元、5 000~10 000元、10 000~20 000元、20 000~30 000元以及多于30 000元。从表5可以看出,不论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低,选择“提供便利的科技指导与服务”的农户比例都最高,且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选择比例越高,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选择该项的比例高达63.33%,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高的农户,对科技指导与服务在科学施用化肥重要性上的认识更加充分。选择“明确农民承包地永久不变”的农户比例,有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减少而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的农户,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田,农村土地财产权承载着其社会保障功能,因此更在意产权的稳定。

表5 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户对“推广科学施用化肥”激励的意愿 %

2.3 不同耕地规模的农户耕地保护激励意愿

为了分析不同人均承包地面积农户的耕地保护激励意愿,以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激励意愿为例,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分为4组:<334 m2、334~667 m2、667~1 334 m2、>1 334 m2。由表6可知,人均承包地面积小于334 m2的农户,在“提供便利的科学指导与服务”“提供专用廉价的农药”“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激励”激励意愿间的选择差异最小,而人均承包地面积大于1 334 m2的农户选择“提供专用廉价农药”以及“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激励”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9.44%和31.34%,且选择“提供专用廉价农药”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农户,这反映出人均承包地面积越大的农户,其对生产成本的关注度越高,希望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以及提供专用廉价的农药,降低生产成本。

表6 不同人均承包地面积农户对“使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农药”激励的意愿 %

3 小结与政策建议

3.1 小结

利用专题调研获取的2 028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药化肥使用角度,实证分析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具体激励措施的意愿,得到以下结论:

农户对政府的各类支持激励措施期望值很高,“推广科学施用化肥技术”以及“提供便利的科技指导与服务”是调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关键,其次是“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鼓励使用农家肥,农户最大的意愿就是“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其次是“提供并组织有效的农家肥供应源”;对于鼓励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最大的意愿还是“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其次是“提供专用的廉价农药”和“提供便利的科学指导与服务”; 对于增加冬季绿肥种植面积,最大的意愿仍然是“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其次是“政府免费提供种子”和“提供便利的科学指导与服务”。

从农户选择耕地质量保护激励措施的心态分析,能否降低农业经营成本非常关键,之所以选择“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的农户比重最高,就反映出农户希望通过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人均承包地面积多的农户选择“提供专用廉价农药”以及“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激励”的比例较高,也是因为耕地面积越多,受生产成本的影响也就越大。

针对不同的激励手段,影响农户采取具体激励措施意愿的因素有所不同。在鼓励使用农家肥方面,年轻人更趋向于“提供并组织有效的农家肥供应源”,而年老人更希望通过“提高化肥价格”来倒逼人们使用农家肥;在推广冬季绿肥种植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趋向于“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激励”,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更趋向于“政府免费提供种子”;在推广科学施用化肥技术方面,家庭收入越高,对“提供便利的科学指导与服务”的意愿越高;在鼓励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方面,人均承包地面积越多的农户,对“提供专用廉价农药”以及“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激励”的意愿越高。

3.2 主要对策建议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增加农家肥的使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增加冬季绿肥的种植面积,是社会公认的激励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促进耕地质量保护的4项基本手段,但在具体落实中,既要考虑激励的共同需求,也要兼顾不同激励手段的差异需求。根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把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激励融于国家惠农政策目标之中。加大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这既是农户自身的真实需求,也是耕地保护作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由于耕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强烈外部性的非生产性功能,把耕地保护作为公共目标和全社会的责任,已成为国际惯例[13]。在国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宏观战略背景下,强农惠农政策逐年强化,扶助资金也大幅增加,但目前的政策设计多基于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农民增收,忽视了对耕地保护的实质性支持。建议在国家整体惠农政策的顶层设计中,把激励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促进耕地质量保护融于国家惠农政策目标之中。

切实发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作支撑,政府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方面应切实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相对于二、三产业,农业是弱势产业,且在我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他们自身没有能力完全掌握科学的农药化肥使用技术;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影响农产品的产量,更会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公益性特征,因此政府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报务,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14]。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特别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户的基层农业推广组织,部分已异化为“化肥农药推销站”,推销的化肥农药越多,他们的“业绩”越高,经济收益越好。建议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让基层“农技推广站”回归本位,真正发挥出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功能,引导广大农户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培育新型农民与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并举。传统农户、种田大户、家庭农场、联户经营、现代农业企业等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的并存,是我国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经营的现实。对于分散经营者,应加大新型农民的培育力度,提高其文化水平和接受先进农业技术的理念与能力,普及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基础知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同时,进一步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经营环境。

[1] 丁洪建, 吴次芳, 梁留科. 耕地保护理念的创新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02, 16(4):14-19.

[2] 陈美球, 刘桃菊, 周丙娟, 等. 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对策探讨[J]. 中州学刊, 2012(1):45-49.

[3] 李竹林. 农药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6):217.

[4] 纪月清, 张惠, 陆五一, 等. 差异化、信息不完全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2):14-22.

[5] 南灵, 李阳, 唐玉洁.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激励因素分析:以郑州市1034户微观调查数据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72-76.

[6] 张一鸣. 耕地保护制度的转型与对策研究:构建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3):26-31.

[7] 沈倩岭, 黄善明. 耕地保护中的农民激励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 2011(6):36-39.

[8] 杨业光. 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农户化肥投入变化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3.

[9] 娄博杰, 宋敏, 韩洁.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特征及规范化建议:基于东部6省调研数据[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3):124-128.

[10] 张会慧, 张秀丽, 胡彦波, 等. 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对盐碱地桑树生长和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J]. 土壤, 2013, 45(3):444-450.

[11] 叶协锋, 杨超, 李正, 等. 绿肥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445-454.

[12] 赵艳霞, 孙凤芹, 王菲. 基于AHP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3):143-148.

[13]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海外耕地保护的社会化扶持对策及其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3):70-74.

[14] 郭鸿鹏, 徐北春, 刘春霞,等. 农药化肥规制:美国经验及启示[J]. 环境保护, 2015, 43(21):64-69.

(责任编辑:高 峻)

2016-12-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3112);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5SKJD13);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廖小斌(1993—),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E-mail:809884070@qq.com。

陈美球(1967—),男,江西赣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E-mail:cmq12@263.net。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438

F301.2

A

0528-9017(2017)04-0673-04

文献著录格式:廖小斌,陈美球,李志朋,等. 基于农户农药化肥使用视角的耕地质量保护激励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4):673-676,678.

猜你喜欢

承包地农家肥意愿
如何发酵农家肥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化肥农家肥掺施好处多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承包方能请求返还弃耕抛荒的承包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