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60天
2017-05-11徐永久
◎徐永久
大约160天
◎徐永久
经历过那么多的遗体告别仪式,有一次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他意外去世的母亲身边哭泣:“妈妈呀,您就这样走了,儿子再也吃不到妈妈做的饭了。”是啊!世上最好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饭,我已经又要有一年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饭了,真是恨不得明天就能回到父母身边,天天守在父母身边。
记得年少读书时,总想着离家越远越好,离父母越远越好,觉得那才是独立,那才是长大。工作多年后,却恨不得天天都能在父母身边,因为除了家,似乎哪里都没有踏实落脚的感觉。
2001年夏季,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下来了,是距离家乡很远的湖南的一所学校。亲朋好友祝贺之余,不免又对我产生一种怨气:“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为什么报那么远的学校?”我蛮有道理地辩解道:“填报志愿时我怎么知道自己准能录取上,哪远哪好考就往哪报,再说这只是去读书,等毕业后要找工作挑一个离家近的地方不就行了嘛。”
转眼大学生活结束,可我没有履行当初的诺言,选择了离家更远的南方小城潮州。
2007年春节,是我参加工作两年多后第一次回家。临近家门口,远远的看到爸爸妈妈弟弟叔叔婶婶们在门口等着,一串长长的红红的鞭炮,在我下车的那一刻被点着。那时,我的内心很感动,很温暖,看着一张张熟悉亲切的脸庞,一个个温馨的微笑,我找回了那种久违的感觉,家的感觉。
假期中那几天,我终于可以不用接到很多电话了,终于可以不用为那些繁琐的事操心了。在家里,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饭;可以在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喊一声,“妈,我的东西放哪儿了?”可以在有点饿的时候,说一声,“妈,我饿了,我想吃这个吃那个。”因为在家里,我才有这种感觉,家的感觉。
临走前两天,我的心情开始恍惚了,常念着还有几天要走了。每念一次,就总感觉自己变啰嗦了。我知道,这种啰嗦是我对家的不舍,是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是不能控制的。这种担心离家的心情,这种害怕时间匆匆的感觉,竟是如此的强烈。然而我知道,我终究是要离开家的,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还是先好好的把这几天过好吧。
终究到了离家的那一天,爸爸妈妈帮我收拾好行李,带了很多的家乡菜。虽然他们对于我的离家早已经很习惯了,但是那种依依不舍在他们的眼神中还是能够强烈感受到。上了车,透过车后窗,我看到父母亲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远去的我。路边的树一棵棵飞快地向后退去,父母亲的身影渐渐远去,越来越模糊。泪水早已模糊了我双眼:“爸妈,儿子对不住你们,人说养儿防老,你们把我哺育成人,可是当你们老了,越来越需要我时,我却不能陪伴在你们身边。”多少次回家又离家,这是我第一次流眼泪。
十几年的殡葬工作经历,面对太多的生死离别,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2017年春节我又一次享受回家。父母明显老了,母亲脸上的皱纹多了,爸爸的腿脚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可是家里的饭菜依然是那么的香,简简单单的几个菜还是那么美味。家里的空气很清新,虽然下着雨很冷,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这几天,我老老实实守在父母身边,听父亲唠唠村里的事,在母亲跟前洗洗碗做做家务活,陪父母一块儿买买年货,走走亲戚。甚至,多叫几声爸爸妈妈。这是件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啊!
因为我明白,我的爸爸妈妈都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假如他们可以活到九十岁,我每年回家一次,我只有三十次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每次待上8天,那么陪父母只有240多天的时间;假如他们可以活到八十岁,那么陪父母的时间就只有大约160天了。
我不敢继续往下算了。日月轮回,一年365天,可是我这一生回家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大约还有160天了,还不到半年。这样计算的结果让我毛骨悚然,太可怕了。
古人已经提醒过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多少做子女的,都是在即将或失去父母亲之后,才能深深体会这句话的涵义。如果做子女的已经明白了父母的牵挂和需要,那么就别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不回家陪父母。因为,岁月不饶人,没有后悔药可买。不要等到事业有成,有房有车了,而父母却不在了。事业可以慢慢发展,房子车子什么时候买都不晚。但是父母呢?他们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他们是不能等的,是唯一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有的,就永远回不来的。所以别让现在的各种理由造成我们终生的遗憾,有空的时候常打电话给老家寂寞的父母,有时间常回家看看,陪伴年迈的双亲吧。
(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