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做好帮助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2017-05-10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园家长

【教师篇】开好班级的第一次家长会

幼儿家长在参加幼儿园的第一次家长会时往往是焦虑与期待的,他们希望了解幼儿将要进入的班集体情况,如教师的情况、同伴的情况以及进入幼儿园后的生活、学习情况。教师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需要了解家长所思所想,以家长为本,帮助家长减少焦虑,调整心态,共渡情感关。

沟通情感,统一思想

面对家长们信任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教师有责任为他们排忧解难。首先从情感上接纳他们的加入,让每一位家长有集体归属感,同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帮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上幼儿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了解、相信幼儿

首先,与家长达成共识,幼儿上幼儿园是长大了,是值得庆贺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的一步。作为成人应该坚信幼儿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相信幼儿,了解幼儿的需求,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

(二)熟悉、支持老师

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就是信任。教师向家长介绍班级教师,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老教师经验丰富有耐心、年轻教师有活力有爱心,相信无论怎样的组合都是有责任心的。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的基础。建议家长记录教师的联系方式,可利用来园、离园时间与教师沟通。

(三)了解、调整自己

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幼儿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幼儿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幼儿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甚至动摇家长送幼儿入园的信心,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幼儿的焦虑。所以,要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地把幼儿交到教师手上,相信教师有办法解决幼儿的问题。家长放心,幼儿才可能安心。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帮助幼儿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有的家长可能对幼儿上幼儿园不放心,会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如“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好好收拾你。”“孩子到了幼儿园就可怜了。”幼儿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诸如此类的话,甚至会让幼儿认为幼儿园很可怕,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产生抵触甚至恐惧的心理。因此,需要提醒家长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给幼儿消极的心理暗示。

介绍幼儿表现,分析原因

幼儿第一次入园会有不同的反应,但家长并不了解,因此在家长会上教师应对幼儿的不同入园反应做详细介绍,以便家长理解。

(一)表现类型

好奇型幼儿初入园时表现得高兴与兴奋,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两三天后,幼儿会开始哭闹,此时家长往往会开始各种猜想:“我的孩子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是不是小朋友打他了,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他了”等等。

哭闹型幼儿从进幼儿园就开始哭闹,不管家长如何哄,如何激励,就是不停地哭。这时家长会很担心,很心痛,“我的孩子这一天可怎么办?要不先不送幼儿园,过两天再说?”

勇敢型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已进行过“熏陶”,上幼儿园不哭闹,勇敢,是个好孩子。于是幼儿被戴上了“桂冠”,以一副勇敢的神情来到幼儿园,但同爸爸妈妈说再见时,就再也“伪装”不下去,会“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喜忧型幼儿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哭,玩得高兴时什么都忘了,过一会儿想起来了又会哭几声。

(二)入园焦虑产生的可能原因

入园适应性问题:对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变化,对人际交往、情感暂时性缺失等的不适应。

家庭的教养方式:过分照顾、过分依恋、期望过高、自由放纵、隔代教养等。

不管哪一类型的幼儿都要经历离开父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他们会本能地选择“哭”来表达自己的不安和不满。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管理情绪方面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能够用完整的、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往往用肢体动作或哭闹来获取成人的关注和接纳。此时,家长应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用完整的语言帮助幼儿说出其哭闹的原因,如“宝宝想妈妈了,不愿意和妈妈分开”“宝宝难过了,想让妈妈早点来接”“宝宝不想上幼儿园,难过地哭了”等等。家长的正确理解及正确处理,对帮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了解生活作息安排建立正确的课程观

教师介绍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帮助家长了解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知道游戏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明白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和个体差异,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会做什么?他们每一个时间段会做什么?会怎么做?在不同的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怎么样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帮助家长了解具体的生活作息安排,并简单分析课程内容,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幼儿一日生活主要流程

因园所情况和幼儿年龄段、季节等具体情况会略有不同。

(二)幼儿课程内容

幼儿上了幼儿园,会学习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往,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得到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具体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个领域有具体的领域特点及目标要求,可推荐家长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典型性表现。同时关注了解教育教学建议,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安全、丰富的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与学习。同时,可向家长简单介绍本班的教育教学计划,让家长有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少焦虑。如在开展五大领域的领域教学的同时,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如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开展单元积木活动,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同伴交往能力等;开展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与创造。

家园共育,提出建议

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园共育是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在家长会上不仅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表现,从心理和生理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还要介绍班级教师为了做好幼儿入园所做的准备和开展的各项活动,更应在统一思想的同时建议家园配合,并提出具体的、有效的配合要求。如建议家长与教师思想统一,鼓励幼儿天天来园,不要因舍不得送而送送停停,因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而会增加幼儿重新适应的负担。建议家长在家给幼儿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如独立吃饭、独立用杯子喝水、独立大小便等。建议家长相信班级教师,安排好自己接送幼儿的时间,不中途看望。提出需要准备的物质要求,请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家长篇】做好入园准备

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幼儿要上幼儿园了,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幼儿长大的表现,是幼儿社会化的转变,要与幼儿共同面对新的环境和问题。同时,和幼儿一同准备“爱心包”。

1.衣物

建议多备两条换洗的裤子,因为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可能会因为紧张或兴奋,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进餐的时候,幼儿由于小肌肉的力量有限,独立吃饭也可能会把汤汁弄在衣服上;建议穿便于穿脱的衣服,不穿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建议男孩子穿前门襟没有装拉链的裤子,以免夹伤生殖器;准备穿脱方便的轻便软底防滑鞋。

2.玩具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其他幼儿可能也喜欢的玩具,鼓励幼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提供与同伴交往和熟悉的游戏情境,这样幼儿能较快地适应与接纳同伴,并被别的小朋友认识和接纳。有的幼儿可能有“恋物情结”,会有比较依恋的物品,记得把这些幼儿的依恋物放在“爱心包”里,它可以让幼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安心和舒适。

调整幼儿的生活习惯

幼儿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安排与家里作息的不同也可能造成很多幼儿入园适应困难。因此在幼儿入园前,父母要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支持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提高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

遵守班级要求及行为规范

家长信任教师,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家园配合,能够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保持教育的连续性

家长应在幼儿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每天坚持送幼儿上幼儿园,每天按时送幼儿来园,这是非常关键的。不要因为幼儿今天哭就不来幼儿园了,“明天再来”。不管幼儿怎么哭闹,走就走得干脆,“一步三回头”只会让幼儿哭得更凶。家长做到准时接送,中途不探望。

(二)及时与教师沟通

信任教师,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想要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或对幼儿园的工作有疑问,对幼儿的发展有困惑时,都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可在每天来园、离园的时间,或使用便条、电话等形式。对于教师不能及时回复信息的情况要给予理解。

(三)注重和幼儿交流

关心幼儿在园情况但不过于关注。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议以下做法:

1.走路离园

幼儿刚刚入园,和家人离开一整天,彼此相思,离园时间见到时,幼儿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要“保持平静”,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积极、轻松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不要过于渲染离别的情感,此时可以给予幼儿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幼儿自己走路离园或走路回家,不要抱着。这也是给幼儿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幼儿心理的成熟。

2.分享快乐

回家后家人要“保持平静”。虽然幼儿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幼儿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幼儿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幼儿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家长可以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幼儿分享快乐,这样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万事开头难”,幼儿上幼儿园对于幼儿而言是件开心的事情,虽然会有种种不适应。但是只要家园共育,做好准备工作,就有信心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很快成为幼儿园快乐的一员。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