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邂逅音乐课堂
2017-05-10孟丽娜
孟丽娜
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性较强的一门教学课程,长期以来,在课堂中以教师的主导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随着新课的实施,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将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地位进行了相应的转变,追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思考。
一、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心想象、乐在其中
音乐的美是独特的,它必须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要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必须创设音乐情境,营造音乐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启迪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任思维展翅飞翔的空间。
情景和氛围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创造。《黄河大合唱》是近现代音乐史上一部优秀的大型声乐作品,在介绍创作背景时,可以以《黄河颂》为背景音乐,在宽广、深切、庄严的旋律烘托下,富有感情地叙述着,把学生带到那一泻千里、雄伟壮阔的黄河和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很快地投入到作品的情感意境之中。
带有歌词的作品能直接表达情感内容,具有直观性,容易理解。而器乐作品则不同,它是通过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来表现的,在速度、力度、和声、音色等诸要素的对比变化中,向人们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特点,具有感观非语义性。因此,在赏析器乐作品时,教师要在音乐情景的创设、音乐氛围的渲染上下工夫。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主要情节和意境,为了让学生真正置身于作品的氛围中,可摘选原作部分诗句,如“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等,在与之相衬相映的旋律中,充满激情地为学生朗诵。诗句中流淌着音乐,音乐中回旋着诗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为鲜明的音乐形象深深感动。
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
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与提高。
例如,在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的类型特點的过程中,可以先启发学生确定每一种民歌类型的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启发道:“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然后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活跃,教师可趁热打铁,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产生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和再次聆听。学生经过自己的最后观察和研究分析,发表了他们的观点看法,进而把他们的观点综合起来,进行点评式分析,得出有关中国民歌的类型之一——山歌的特点结论: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制约。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循序渐进、以情育人
“教学方法之于效果”有时更甚过“教学内容之于效果”,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好像给音乐课的育人功能插上了一对翅膀。
以往,用“合唱队”的模式训练教科书上的合唱作品,把练声和歌曲分开,先练声、后分声部学唱、然后合唱。对于这样专业枯燥的训练,学生积极性不高、效果差。如在教学“雪绒花”一课的时候,改用《雪绒花》的低声部旋律作练声曲,带领学生缓慢轻声地哼唱低声部旋律,唱熟之后,悄悄地加进由我独唱的高声部旋律,让学生发现并感受融合在一起的两个声音,之后请部分学生代替我轻声哼唱高声部,效果不错。
比较两者,前者一开始就明确教学内容,开门见山,后者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实践证明:后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探究原因:后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人们脱下外套。北风使出浑身力量、拼命地刮风,可随着它加大力量,人们却把衣服裹得更紧,它累得筋疲力尽也没有使人们的外套离开身体。南风则不慌不忙,缓缓地吹、很温暖,渐渐的人们脱去了外套,沐浴在暖风中。这是一则寓言,但师生就像这风与人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就像将盐放在面前你难以下咽,但若将盐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在享受美味汤肴的同时,就将盐全部吸收了。
四、革新评价方式,鼓励为主、探索创新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一直沿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可行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是每个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研究的话题。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来促进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相信,只要我们能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大胆地创新,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评价的新路。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对学生阐述: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肯学,就一定会学好。教师的一句鼓励往往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勇于进行教学的改革,勇于尝试,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