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5-10甄珍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同类项意识思维

甄珍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获得更为有效的发展。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让学生产生问题的情境

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师要下定决心从方法、心理等方面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为了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质疑、创新的动力,引起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提出新的问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四溢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教师可先出示一个代数式“7a+9ab+6ab-6a-15ab”,然后对学生说:“你们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我都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学生感到惊讶,立刻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这么快能算出代数式的值?有什么秘诀吗?”这时老师适时提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诀?”很自然引入了课题,学生被诱导进入教师设计的“圈套”。老师适时板书课题――“合并同类项”,学生马上纷纷提出“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能解答哪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特别想知道答案.不用多说,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情景之下,学生不断陷入思考又不断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课堂上没有一个同学不是不由自主地学习,一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和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问题存在,才会有探究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一般地,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始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一旦遇到疑点、难点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养成“疑”的好习惯,培养“疑”的思维方式。新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许多数学问题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的例题和习题更没有充分的反映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要把握住点拨和指导的“度”,否则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学生也就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告诉学生学习上没有权威,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才会取得成功。同时,还应该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联想并产生问题。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及时而有效地给予每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表扬、激励和赞美。给学生有思考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把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控制着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且教师讲到哪里,学生记到哪里,使得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执行着教师预定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处在教师的压制下,师生关系是对立的,学生对教师有畏惧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参与学习的意愿不强,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有更多的发言权与选择权,使学生有主动思考的时间,有时间和胆量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展开预习,遇到不懂的知识大胆地提出来,也可以在课下请教同学和老师。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如有不同见解时,应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权威将这一掠而过,而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不同的见解也许就是学生的创新之处,即使是错误的,也可能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错误,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自行修改,将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运用评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揮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运用有声语言、无声语言通过即时性评价激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不断增强。教师在教学中不论学生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做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评价,这是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所提的问题会偏离教学的轴心,有的问题可能十分幼稚和肤浅。教师对此不能轻易“亮黄牌”,应既给予肯定表扬,又要适当指出问题的所在,这样既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又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学生有时会提出许多新奇的问题和好的解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十分到位的表扬鼓励,甚至以学生本人的名字去命名他的发现成果。对学生闪出的这些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的及时捕捉,及时展示,会激励他们不断地再创造、再发现。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极为重要,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不断激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同类项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