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导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2017-05-10冉红梅

速读·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冉红梅

摘 要:学导式教学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呈现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本文我将结合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具体谈谈学导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导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以及我国家对于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方面不断进行尝试性的变革。最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登上历史舞台,取代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制。而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在各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结合不同情况下的教学实践逐步催生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个性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引导下所诞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地理是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虽然在课时安排方面相对于语数外等主要科目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知识专业度和学习难度方面却不逞多让。因此,地理一直以来是高中生所公认的难学科目之一,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付出精力多,但学习效果却不明显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而学导式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地理知识传输过程中默契度更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知识吸收比例提高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而由地理一门学科惠及高中整个科目知识的学习。

一、学生为主,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对于学导式教学模式来说,学在前导在后,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从心理方面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

首先,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入门时期,因此不论是从客观还是主观方面来讲,教师占主导的课堂是知识传输最科学的方式,但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量的积累,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但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面临地理这样一门全新的科目,学生自然而然的会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所以我们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最开始可以将预习作为课下作业进行布置,这样带有强迫性的方法,虽然一开始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但能够帮助学生最快速的进入自学状态,更容易形成习惯,一段时间后即使教师不再布置任务,学生也会逐渐习惯于进行课前预习。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简单问题为媒介,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当下,虽然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成为主导,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学生更倾向于成为课堂的倾听者和知识的接收者。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问题的抛出,逐步引导学生开口讨论,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从而在听课过程中从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跟着教师的思维共同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教师为辅,答疑和精讲相结合

学导式教学模式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依旧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一方面,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刚开始接触的学科,相对于语数外这一类常设科目来说,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缺乏基础,因此不论是在课前预习还是课堂知识学习方面都会遇到更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收集,然后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答疑。

首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精讲工作。导学式教学模式通常会在新知识学习之前给学生下发统一的导学案,内容涉及以往知识回顾、预习重难点和习题练习三个方面,主要起到给学生的预习做好方向引导的作用。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开展之前一般需要将导学案收集起来,从导学案中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结合备课内容进行课堂讲解重点的调整。从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进行精细化讲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疏略得当,切中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答疑工作。精讲的内容是根据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预習情况所设定。因此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不同的学生在地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进行课堂互动。例如设置主题带领学生进行分小组探究等,在探究和互动过程中更深入的发现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总之,精讲和答疑双管齐下,最大限度的激发地理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结合,反复演练

地理是一门知识专业性强,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导学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课上课下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带领学生不断演练,从而做到孰能生巧。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当堂巩固。对于高中阶段教学来说,每节课知识讲解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所以剩下的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练习。例如在课堂剩余时间内针对一个或者几个重点内容编写几道题目,分小组进行一场小型的随堂测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知识的掌握率,还能帮助教师发现不同学生在当堂地理知识学习方面的缺陷,进而为接下来的课下作业布置提供依据。

其次,课下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导学案以及课堂练习过程中收集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布置,即结合不同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区别作业题目类型的侧重。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所学知识的转化效率,帮助学生实现当天学习知识内容当天掌握,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学导式教学模式主要从预习、精讲、答疑、演练等几个方面入手,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上是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利用学导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与各位地理教师分享。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高中地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