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地理的研究性教学
2017-05-10孙国念
孙国念
摘 要: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更多的是偏向理论知识的记忆,只要记住而不求理解,更不求深入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研究性教学相差太远,因此,要改变目前僵硬的教学模式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困难重重。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兴趣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目前地理学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各项关于人口问题的政策都要依赖地理学的数据分析,地理学中的人文科学研究地位就更加突出。高中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等具有重要作用。
步入高中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程,而且接触的是自然地理部分,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中考的压力等原因,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更多的是偏向理论知识的记忆,只要记住而不求理解,更不求深入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研究性教学相差太远,因此,要改变目前的僵硬的教学模式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困难重重。但是,如果不努力改变就更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各位老师一定要再接再厉,攻克难关,促进高中地理课堂的进步。对此,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探究习惯
高中地理主要是自然地理部分,自然地理的内容比较难理解,但是大自然的神秘也正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中学生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他们热情积极,热衷发现和思考,因此,在此阶段的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研究兴趣,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课堂设计要精彩,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一门课程的开设能否成功,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地理是如此,高中地理更是如此。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客观性很强,因此,也比较好准备教具,比如实物的地球仪、地图等等,还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教具展现出地理的趣味性和神秘性,在第一堂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每一堂课,引起学生对于地理的好奇,在全班形成探究地理奥秘的风气。
其次,利用好课堂提问环节。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方式。提问环节设计的好,对提高课堂质量非常重要。高中地理要做到研究性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提问环节。一方面老师要通过提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对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另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养成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恒心。让学生把自己的問题或者想法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找出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在高中阶段就让学生形成对地理学的兴趣,在全班乃至全校都形成研究性学习的风气对提高地理的学习成绩和地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走出课本局限,关注前沿发现
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仍然摆脱不了课本的束缚。当然课本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记住不能束缚学生的视野,要充分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走出课本的局限,关注前沿的地理发现。
我认为不能局限于课本,但是也不能完全丢弃课本。教材的存在是给学生划定了学习的范围,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有计划地完成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教材上的内容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扎实地掌握了课本知识,才能有进一步的发现,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好高骛远,脱离课本。所以说教材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完全抛开不顾。
另一方面课本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对于爱好地理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对于课外知识的补充一定要有针对性,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入。另外,课外知识的补充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定期组织学生看一些前沿发现的讲座报告,还可以组织班级同学订阅地理杂志,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发展前景。
三、回归生活,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生活是所有学科的来源和基础,地理也是如此,不管我们学习再多的知识,只有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有助于生活,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这样学习的知识也才有价值。因此,回归生活,发现身边的地理学是对地理价值本身的回归,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环节。
首先,走进生活,走进研究。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比如我们平时跑步时为什么是逆时针,而南半球为什么是顺时针呢?这可不可以用我们的地理学知识解答呢,这与地球的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有关系吗?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夏天昼长夜短,冬天昼短夜长,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又有什么关系呢?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对于生活问题的发现,一方面可以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观察生活以及通过查阅资料以后作出回答。这可以以留作业的形式出现,学生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分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努力自己的找到答案,自己找不出答案的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
其次,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地理兴趣小组。老师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对较深层次的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大家组成地理兴趣小组。一方面小组内的同学要定期举行研究会,在会上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发现和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也可以对著名的研究或者前沿的发现进行讨论学习。另一方面兴趣小组要广泛宣传地理知识。可以定期出版报,“播报”一些生活中的地理小知识或者前沿重大的地理发现,吸引更多的学生的注意,不断壮大兴趣小组力量。
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地理学习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性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既包括教也包括学,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我深知在课程初探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有多重要,我也深知进行研究性教学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为了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