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销佳品 异域风情

2017-05-10程浩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元青花青花瓷青花

程浩

The Blue and White pottery is found beginning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but it was until the Yuan dynasty(1271-1368) when the art reached perfection. The primary wares are featured with strong Arabic styles and become extremely popular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迷。虽说偶有唐宋青花瓷片出土,但对于其是否属于青花瓷器的概念仍存争议。目前可以判定的是,元代是青花瓷烧制趋于成熟且大量生产的最早年代。

上世纪70年代,在对江苏扬州唐城遗址的发掘中陆续出土了唐青花残器,之后在杭州、洛阳也陆续发现唐代青花瓷,但多为小件或残片。目前已知為唐代烧制的青花瓷整器,只有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唐代青花花卉纹碗,和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的鱼藻纹罐。唐青花所用的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其纹饰中有一类别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可见当时的青花器就多用于出口。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宋青花在年代上虽在唐代之后,但用料、烧制工艺、纹饰内容与唐青花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两者并没有继承关系。唐青花是以对外贸易所需而烧,属商品瓷;宋青花则属民间生活用瓷,如果不是出土塔基,很难确认它就是宋青花。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装饰技法上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图案纹饰多为牡丹、菊花、花草纹、树木、圆圈纹、波浪纹、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纹饰发展得更加复杂。器形上趋于实用器物,如碗、盘、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元代,青花瓷烧制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为了供应西亚等国家的需求而大量烧制。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青花瓷器的产生是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当然,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青花在元代的流行是因为蒙古族崇尚蓝、白。不过,从现有的史料看来,蒙古族并不偏爱青花瓷,而且史学界的观点是蒙古族尚白,却并不尚蓝,而伊斯兰民族却崇尚蓝、白,并且对中国生产的青花瓷尤其喜爱。

元青花瓷,与中国传统中的各类瓷器都有明显的审美差异。或许是为了适合于阿拉伯国家的生活和使用习惯,元青花瓷往往体量硕大,一改中国传统瓷器的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伊斯兰民族往往席地而坐,全家人聚在一起以手抓取食物,所以餐具往往都是大盘大碗。相应的,其他瓶瓶罐罐也都以大体量才更受青睐。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小型器皿,多销往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元代青花多使用进口钴料,即赫赫有名的苏麻离青,来源于当时的波斯,商人带着这种珍贵的钴料到中国定制符合伊斯兰审美的青白瓷器。因此可以见到,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则仅用于中、小型器。中国国产钴料烧制后色泽灰暗,且容易晕染;进口钴料则呈色鲜艳明丽,在白底的衬托下显得尤为夺目,不易晕染也更适于精细地刻画。

在纹饰上,用于出口的元青花也带有更加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即便绘制的是中国传统的纹饰样式,但组合在一起却不再是中国传统的味道。伊斯兰民族往往喜欢密集风格的装饰,纹饰布满器物全身且层叠有秩,这在他们日常使用的金银器物、家具、衣服上即可见一斑。元青花显然也学到了这种手法,不少大件器皿的纹饰布满全身,甚至看起来密不透风,完全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留白”审美理念。然而,这种饱满的设计方法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如今,元青花在瓷器中的地位已然“封神”,但围绕着关于元青花的种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近些年来,有关其存世数量的争议始终未能有一个定论,尽管最新的考古发掘偶有发现,但业界公认的说法是,存世元青花整器再多也不可能超过400件,毕竟这已经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

猜你喜欢

元青花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青花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纯净的青花瓷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
空中青花瓷
元青花的两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