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口即景
2017-05-10
闲暇之日,我离开城市的喧闹,向着东郊的泗河大堤去寻觅一份清凉与清净,信步来到了黑风口的所在。
泗河流经兖州,古人在此地积石堰水而筑金口坝,又在上游西侧河堤底部垒石砌洞建闸,引河水西行,入城而为府河之源。河水进洞时漩涡迭起,出洞时汹涌奔腾,水流湍急,而呼呼声风,人称“黑风口”。从三河村东行至大堤口,顺大路而下数十步,即可踏上横卧在河面的金口坝;沿小径上行至堤面,折向北行不足二百步,脚下便是黑风口了。
眼前的黑风口,全然没有了旧时的气势。河堤东侧,有一依堤而筑的近水平台,呈北宽南窄状狭长;平台中间的一条渠道,从东湍引入河水,从西端注入黑风口的涵洞。渠中流水欢快而平稳,有波无澜,虽动犹静。河堤西侧是近些年建造的水闸,调节西区的水量,四扇闸门,上有三层闸房。闸下池水平静如镜,些许浮萍绿意盎然。此时虽然没有直接看到黑风口的面貌,也可以想象那里无意是水波不兴了。东侧平台上,北有房舍数间,白墙红瓦;凉亭一座,尖顶飞檐。南有白杨树十余株,树荫下几只大红公鸡安闲觅食,一位白衣少年斜靠在竹椅上捧卷诵读。此情此景,愈显得与人们心目中的黑风口相去甚远。
然而,平静并非平庸。由此南望可及的金口坝,始建于北魏时期。它所栏蓄的河水,正是经由黑风口源源西去,不仅灌溉着兖州城西的大片,更继续西行,而成为大运河的重要水源。2007年,我曾在杭州大运河南端广场上看到一块大运河水系的大型刻石,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金口坝。远至元明清各代,近至新中国以来,金口坝屡次得以重修,近年来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性建筑,金口坝与黑风口相伴而生,相互为用。金口坝造福千年,名垂百世,黑风口功不可没。由此向北百余步,为纪念唐朝大诗人李白居住兖州而建的青莲阁,静静地依偎在泗河大堤西侧。清朝时人们认为李白的《鲁东门泛舟》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象与兖州城东门外完全相符,遂与黑风口稍北的龙王庙内建阁以示崇敬,而今庙废阁存,仍可表明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吟哦。
宽阔的泗河从东北方蜿蜒而来,又向西南方延展而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已经是两千五百多年之前了。从那个时候以来,泗河两岸发生了多少令人情动神往的故事?河水默默无语地流向远方,并不告诉我们答案。河堤两侧遍植挺拔高耸的白杨树,浓密的树荫把举目可望的楼房和院落全都掩映其中。树叶哗哗作响,更显树荫下静谧;一缕微风吹来,使人顿觉清爽。西去二三里许, 繁忙的京沪铁路上人流物流川流不息,古老的兖州城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流经黑风口的泗河水依旧昼夜不停地注入府河,使这座小城更加富有灵气。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自然与人文在这里交融。黑风口之地小如弹丸,却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壮举,激荡着现代人的思绪和情怀。 (济寧市兖州区农委 刘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