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的力量
2017-05-10马世萌
马世萌
沈阳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劳模辈出的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模范、技术人才挺立时代潮头,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建立功勋。他们中不乏有大工匠,沈鼓集团的徐强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徐强考上了沈阳鼓风机集团技校的数控大专班。后来,他走上生产岗位,为自己制定计划:一年内熟练掌握机床操作并能加工出合格的工件;五到十年之内,尽可能多地了解其它设备的功能或相关知识。
当徒工时,徐强的师傅马永思是厂内磨齿技术水平最好的技师,马师傅的岗位也是“共产党员示范岗”。徐强想,遇上这样的师傅是自己的幸运,一定尽快把技术学到手,不能给这个先锋岗抹黑。按照规定,学徒期是一年,徐强只用半年就出徒了。后来,徐强被分配到变速机车间,操作从瑞士进口的一台马格32X磨齿机,结果第一次操作便出现了一个废品。这件事,让他非常震动。从那以后,徐强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天从早晨研究到天黑,经常忘吃中午饭。徐强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学习,向同事學习,向书本学习……后来,徐强逐步成长为齿轮加工顶尖技术专家。他认为:“作为一名当代产业工人,一定要有一身过硬的功夫。”
齿轮加工精度分为12个级别。一次,客户要求生产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为5级,该精度在齿轮生产领域难度相当大。徐强凭着多年练就的技术本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台高难度产品。检验结果证明,他加工的齿轮超出客户预期,居然达到4级精度,创下国内大型齿轮加工精度之最,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徐强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齿轮加工所用的数控机床多为外国进口,从安装调试到正式使用,全在外国专家指导下操作进行。为了更好地使用进口设备,徐强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钻研技术上。他坚持自学外语和专业知识,研究齿轮加工工艺等,掌握了操纵数控机床的关键知识和机床操作本领,还能直接用英语同外国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几年前,沈鼓集团从德国购买了一台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徐强被派往德国验收,学习该设备。在德国,徐强凭借自己对设备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敢于和德国专家较真。在程序编制过程中,他发现德国专家输入的齿轮螺旋角有问题,当即提了出来,对方却说:“我们从来都是这么输入的。”这种情况下,徐强没有盲目迷信德国专家,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求对方做出解释。德国专家和总部多次联系后,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举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十几万元费用,更赢得了德国专家对中国产业工人的敬重。德国专家说:“能够开发出磨齿机全部功能的操作者不多,但徐强做到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盛京大工匠。作为高中生,我们不能眼高手低,而应刻苦钻研,在学习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拓展人生之路。
(指导教师:陈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