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目标,“题”点精彩
2017-05-10周育德
周育德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虽然所占比例小,但也一直存在。比如2016年北京高考卷的两个题目:“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和“神奇的书签”。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这广阔空间的前提是审题精准,审准了题目,便可有的放矢,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考生可根据下面五种方法来审题,准确命中目标。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题目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寓意性的命题作文要注意两点:1.可以写本意,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其寓意。2.寓意性的命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而其寓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例题:请以“踮起脚尖”为题写一篇作文。
【审题指导】
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望亲人归来等。这些都是为了提升自身高度,以实现目标。
但如果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就会落入俗套。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只要你踮起脚尖,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通过发散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和“好奇”、“梦想”、“盼归”、“修路”、“借助”、“方向”等话题联系起来,进行巧妙转化即可。可以立意:①站得高才能望得远;②只要踮起脚尖,提升眼光,就能看到行进的“路”;③“踮起脚尖”要正确认清自我;④“踮起脚尖”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二、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結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我们在审题时要重点对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立意不走偏。
例题:请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审题指导】
本题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可以立意: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三、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虚伪;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可以立意:①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不要勉强自己。②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虚伪;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心;③我们要关心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四、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就需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例,称为“化意为象法”。此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例题:“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
五、一分为二法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例题: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这样一分析,综合立意就轻而易举了。可以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