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的工匠

2017-05-10白潇予

人生十六七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墨沈飞丝锥

白潇予

盛京,今辽宁沈阳,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工业文明底蕴深厚,形成的“工匠精神”更影响着现代社会。在我眼中,方文墨就是盛京大工匠的代表。

方文墨是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拥有一手非凡的钳工技能。他25岁就成了沈飞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6岁,他获得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机修钳工冠军;27岁,他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28岁,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9岁,他被聘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他说过:“立言立行,做中国最好的钳工;航空报国,造世界最先进的歼击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理想进发。

工作不到十年,刀、量、尺,他自制了一百余件,改良了二百余件,改进了六十余项工艺方法,改进两项设备,又研究出了二十多种“窍门”,经过他改进的铁合金专用丝锥工效整整提高了四倍。他还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个,并取得了“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加工钛合金专用丝锥”“多功能测量表架”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他有着精湛的锉磨手艺,在徒弟眼里是天才一般的存在。即使蒙上眼睛,仅凭手感,他也能使工件的精度达到千分之三。这种连数控机床都难以达到的精度,被命名为“文墨精度”。

也许你会认为,他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天才,其实他曾是一个迷茫的少年。

他出生在一个航空制造世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沈飞的职工。从小,父辈传承的航空报国的情怀,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然而,老天爷和他开一个玩笑。2003年,方文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飞民品公司,加工卷烟机的零件。这距离他的飞机梦太遥远了。他一度心灰意冷,想放弃自己的梦想。然而,父亲的一席话使他找回了希望。父亲说:“只要把自己的技术练好了,让别人挑不出毛病,那么你的腰板是最直的。”

长年累月的苦练,让方文墨驼了背;正常情况下,机修工一年内只需要换十把锉刀,他却换了二百多把,甚至把銼刀用断。如今,他已经走到了专业的前端,可依旧追求极致,靠着学习和钻研,用双手缔造了“工业神话”。

(指导教师:邹守媛)

猜你喜欢

文墨沈飞丝锥
“钳王”炼成大国工匠:锉刀声声熔爱意,战鹰烈烈震九霄
Migration of weakly bonded oxygen atoms in a-IGZO thin films and the positive shift of threshold voltage in TFTs
带700万骑手办春晚:有一种野心叫灵魂有火
方文墨,大国工匠的精度
垂直度对丝锥折断的影响及改善对策
基于正交试验的GH2132用分段式丝锥研制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
中航沈飞在上交所正式挂牌
优化普通丝锥加工高硬度合金材料
伊斯卡ONETAP新丝锥,用于各种被加工材料的攻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