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启蒙心灵

2017-05-10巢小莉

文教资料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

巢小莉

摘 要: 中国是诗歌王国,诗是文学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化语言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要于细微处体现诗的语言美、形式美、音韵美,朗读和绘画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诗画结合,古今相通,情理交融,学生在领悟诗的情韵、感受诗的内涵的同时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古诗教学 诵读与绘画 诗的觉醒 审美的世界

我国是诗歌王国,假如对中西文学稍加比较的话,能与西方的史诗、戏剧分庭抗礼并且最能代表中国文学传统的无疑是诗。

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诗经》的幽幽古风,有《楚辞》的浪漫抒情;有陶渊明的自然归真,有李白的恣纵倜傥,有杜甫的忧国忧民……它们语言凝练,发人深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在课内外学会150首左右的古诗,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积淀知识,而且能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然而,由于古诗词字句凝练,委婉含蓄,并且距离小学生的生活遥远,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欠缺,因此不管对于老师教,还是对于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古诗诵读的层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并且在绘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与画中得到美的享受,丰富心灵,启迪智慧。

一、激发意趣,熟读成诵

诗歌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古人对她推崇备至,为她呕心沥血,终成流传千古的锦绣诗篇,今人能感受到她凝练背后的强大生命力,含蓄深处的奔放激越,平淡之处的华美优雅,让人无不为她的魅力所倾倒。

以诗歌魅力为后盾,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投入情,才能感悟情。以《村居》为例,一、二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三、四两句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画面。在教学前,可设计情境导入,问他们放过风筝没有,什么时节放的,心情怎样,那个季节的风景如何?放风筝这件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融入教师的问题中,投入课堂中,学生畅所欲言,所谈所想所感,均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引出诗歌便水到渠成,学生便满怀兴趣地读:古人是怎样写春天?怎样写放风筝的?

一读之下便觉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再与自己及同学们描绘的春景比较,不同立刻就出现了,《村居》一诗只用寥寥四句七言就让早春的大好风光尽现于眼前,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态那么生动自然。学生对诗歌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对诗歌的兴趣更浓厚了,争相一睹诗歌的风貌。此时,不用老师要求,他们便会自觉地诵读,自觉地想要找到诗歌的奇特之处和独特的美,这种愿望虽然很朦胧,但对于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初读时,教者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妨让学生多读几遍,提醒他们注意“草长莺飞”、“拂堤”、“醉”、“纸鸢”等的读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读熟练,注意断句及停顿,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要多读多练,这样才能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韵律美,尤其是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中国的古典诗歌,注重格律,讲究对仗、押韵,学生年纪小,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合宜,只有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才能让诗歌美妙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发芽。背诵是熟读诗歌后自然到达的境界,美丽的东西人人都爱欣赏,对于诗歌,学生都充满兴趣,从心底爱着,对于喜爱的东西,怎么留住呢?当然是背诵,记于心间,让诗歌的美丽馨香充溢其中。

因为古诗本身的魅力,学生感兴趣;因为古诗自有的浑然天成,学生感兴趣;因为古诗的天然芬芳,学生感兴趣;因为感兴趣,就更喜爱古诗,也就更能体会古诗的美丽,从而更感兴趣。

二、疏通诗句,读出己思

古诗的语句凝练,含义颇深,加之年代久远,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需要教学字义,疏通诗句。

古诗的字义教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文排除障碍,另一方面为有朝一日学生能自学古诗打好基础。比如《草》的教学是在激趣导入读诗文后,先理解“离、原、岁、枯、荣、尽、生等字,然后进行诗句理解。字义教学前,出示诗文,字义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意思与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老师随手标上序码,如:

白居易

离离①原②上草,

一岁③一枯④荣⑤。

野火烧不尽⑥,

春风吹又生。

①草木茂盛的样子;②草原;③年;④干枯、枯萎;⑤茂盛;⑥完。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是学生将来会看注释的“启蒙”教育,为今后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古诗打下基础。

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可以疏通整句诗乃至整首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诗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同的见解,而要让他们的独特之处显露出来,为他们的个人成长铺路。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诗,是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这一部分主要让他们自主诵读,曼歌轻吟,浅吟低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属于自己的诗歌。

三、诗画结合,相映成趣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不分家。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者是山水画,或者是田园风光,或者是历史画卷等,无一不是风光独特,虚虚实实,浓淡有致,充分展示了中国画的特点。之前列举的两首诗都是代表作,现在另举《江南》为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讲解过“田田”的意思后,学生知道江南的荷田莲叶接天,水面铺满荷叶,在学生的脑中就有了这样一幅强烈的画面:水面一片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高出水面,亭亭玉立。“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幅极具动感的画面,教者可运用多媒体,播放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情态,一忽儿西,一忽儿东,有时又藏在水下不出來,这是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

學生在理解诗句、观看挂图、观赏动画之后,脑中就有了极强的画面感,那一句句诗就变成了一幅幅画,那一幅幅画就是一句句诗。诗画结合,情韵悠长,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诗句就活起来,读诗就更有趣了,仿佛自己就是水中那一尾小鱼,在水中、在莲叶间嬉戏游玩,自由自在。

读是领悟诗意的一种手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由想象,落笔成画,画出诗中人、诗中物,诉说诗中情,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就有了新的突破。画一画《村居》,春之美景就在眼前,放风筝的儿童就是自己。勾画那一棵棵《草》,那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就是自己。泛着小舟,悠游《江南》,那水中自在的鱼儿就是自己,和鱼儿一起感受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感受江南的富庶与丰饶。

诗美在韵律,还美在画面,用色的映衬渲染,着墨的浓淡疏致,运笔的轻重缓急,勾勒出一幅幅散发独特韵味的画。在朗读前,画一画诗中景,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诗人心灵相通,收获独特的体悟。

四、碰撞心灵,美育树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诗也要追求“破”读,也就是要读透彻,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拘于原有的见解。

名人、名诗、名句是一个整体。赏析名句,能明白诗意,能领悟作者寄予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教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其中一句。诗句通俗,寓意却深刻。这寓意不应是老师教授的,而应是自主理解体悟得到的。诗言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是古诗词的传统,诗人常常借此咏怀抒怀。浅显的诗句后是深刻的意蕴,寥寥数行诗句后是难以言说的高远志向,明快的山水画后是诗人沉郁的胸怀。我们今天让孩子读诗,不求他们跟诗人心心相印,但求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教学中,先让学生感知画面,体会这首诗的壮阔,黄河、大海,气势磅礴,还要体会作者胸襟的宽广。朗读时,学生个个声情并茂,声势壮阔,溢于言表。此刻,老师顺水推舟:如果人想要看得远那么应该怎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延伸:“更上一层楼”之后,这个人会有什么变化?再延伸:如果一个人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须怎样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更大的目标,把学生的思维、激情推向高潮。自此,学生想到王之涣,就会想到古诗《登鹳雀楼》,想到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陶醉于积极向上的意境之中。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学生向上的品格、不屈的精神自然养成。

诗与学生心灵碰撞后,心就与诗交融了,在此基础上,才会真正爱诗、欣赏诗,从而有独到的见解,领悟诗的内涵,把诗内蕴为自己的东西,不知不觉间完成美的熏陶、诗的教化。

浅吟低唱,妙笔生花,让诗美、诗情、诗韵在教学中展现,袅袅古韵中生成一颗颗玲珑向美之心。

参考文献:

[1]谢斯燕﹒低年级古诗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1):45.

[2]魏发山,王玉晶.在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古诗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74-75.

[3]赵红梅.意境培养: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1):82-83.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