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难忘的德国感受

2017-05-10王荟

海外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德国人旅行德国

王荟

德国人热情友好

德国人爱工作,也爱生活,友好、热情、耐心地在大事小情中感染着与他们打交道的人。

记得在几年前一个寒风凛冽的阴雨天,我和同事来到汉诺威火车站,准备搭乘出租车去酒店预备明天的会议。在雨中等了20多分钟后还没有等到车,我们就打算走到酒店,好在酒店也不是特别远。这时电子地图却不动了,我们只好拿出酒店地址和纸质地图比对。这时迎面来了一位个子很高的年轻先生,他步履匆匆,脸也被风雨吹打得通红,眼泪都冻出了却正品尝着一只冰激凌。我主动上前打招呼,想请他帮忙确认一下我们的路线是否是最佳。结果这位热情的先生竟然主动帮我同事提着行李,一直在风雨中给我们带路,直到把我们安全送到酒店,我们在前台办好入住后,他才离开。

当我们在临别前交流和再次感谢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天气太恶劣,眼睛都难睁开,火车站的问讯处又排了那么多人,就算肯定了你们的路线,风雨中你们也很难拿着地图看清路。而且两位女士不能在风雨中拉着行李走很远。遇见了你们,帮忙就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很高兴能帮助到你们,很欢迎你们来德国,你们看起来是商务人士,祝你们顺利。”他并没有多问我们的职业或者其他信息,只留下了自己的名片就礼貌道别了。仔细一看,发现他是德国南部一家婴儿食品集团企业的总经理,这家企业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这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3个细节,真是比他事后的名片更让我们愿意信任他的指引:细节一,当他决定为两位女士引路的时候,就丢掉了还没有吃完的冰淇淋,而且用纸巾清理干净手和嘴。细节二,他一个人走在前面一边用伞为我们遮挡风雨,一边回头观察我们有没有跟上他。细节三,当他看到我的同事拖箱子有困难的时候,主动过来帮忙,也许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虑,他很巧妙而友好地获取了同事的信任,他把手机递给我的同事,说,“来,你帮我拿这个,这个轻很多。”于是余下的路上,他帮忙拿箱子,同事“帮忙”拿他的手机。

那一天,我们两个人都为他的绅士之举所感动。

还有一次在沃尔夫斯堡我们带领中国代表团考察一汽大众汽车总部后,一位中国考察者因步行较多,加上出国前小腿有拉伤和扭伤,小腿到膝盖部分肿胀起来。我们便送他到附近的医院就诊,事后这位先生非常感慨这次经历。他原以为作为外国人可能会花很多医疗费或者需要走境外保险这些麻烦的程序,没想到只是登记了一下护照,就开始给他就诊。他又认为晚上7点多只会是值班医生给简单看看,就开些活血的药让他回去疗养了。没想到该医院汇集了4位不同科室的医生一起研究他的病情,并商讨最佳的治疗和恢复方案,之前还调查了他的身体情况,包括有没有心脏病、血管疾病以及过敏药物等。最后,医生给他检查了B超,包扎了绷带,开了一些维生素类的药物,并且教给他一套按摩和活动方法后,在医院给他叫好出租车,亲自送他离开。整个过程,没有花任何医药费和诊断费。他按照医生的方法活动和按摩一周后,腿伤基本痊愈。经历此事后,这位先生有了这样的感慨:“原来德国人对外国公民是这么友好和热情,我愿意到德国来了解更多的投资合作项目。”

2014年巴西世界杯角逐,德国上下从小组预选赛开始就进入了全民观球、大力支持德国队的状态,尤其是在最后的“绝杀”阶段,德国很多单位和家庭都在小酒吧和俱乐部里集体观赛。大街小巷都是用德国国旗和足球装饰自己的普通球迷,那种气氛,让不关注体育的人也莫名其妙地感到生机勃勃,心情愉快。记得有一天我在当地一家超市买东西,结账时,满脸喜悦的杂货店老板少收了钱。我提示他:“先生您是不是结错账了?这些东西不止25欧元吧?”他笑着说:“嘿,这位女士,巧克力、面包、矿泉水、可乐还有咖啡,今天和明天在我的店里都是免费的,因为我们德国获得了世界杯冠军。我要和大家一起庆祝庆祝。”说罢,他帮我封好袋子。我道谢出门后,大叔还嘱咐我,记得回去再关注一下决赛的那一场。我被这份意外的热情所感动,友好点头示意。那一天,也充满了喜悦和力量。

德国人的热情友好还表现在不歧视不会德语的外国人,相反,德国人会很主动友好地用英语交流。年纪较大、英语不好的人,也会拿出手机和纸笔或请在场英语较好的年轻人帮助沟通。如果你恰好会说几句德语或在学习德语,很多德国人会特别高兴认识你,甚至像朋友一样为你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帮助。

重视幼儿品行教育

在德国,你会经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自己拖着小小的行李箱,随父母赶火车或者一起旅行。这种“为难”幼儿的情况在中国一般不会出现,就那么点东西,中国家长基本是不假思索地完全代劳了,干嘛要劳累孩子呢?!然而,在德国家庭,让两三岁的孩子养成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习惯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自立,也会减轻家长的负担。

2016年12月,我在法兰克福主火车站乘早上7点的火车,曾见到一对德国夫妇带着3个孩子旅行:儿子3岁半,左手拉着自己的旅行箱,右手拉着2岁的妹妹,妹妹右手也拉着自己更小的行李箱,两人一副有担当的小大人的模样,表情严肃认真地在候车,让人看来忍俊不禁。妈妈怀里还抱着弟弟,爸爸在一旁问儿子和女儿,旅行要去的目的地,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之类的细节,孩子们一边想一边认真回答。一会儿列车进站了,父母用手指勾住孩子们的衣服上的帽子,確保他们的安全,但并没有对儿童有过度的监护。他们鼓励孩子自己找到车门和座位,只在一旁观察和进行必要的指引。

2013年,在汉诺威火车站,我见到一个6岁左右的女孩因和父亲起了争执而大哭。走近才知道,原来是父亲带女儿假期旅行,而女儿不小心装多了东西,拉着行李箱不想走了,希望爸爸给拿一部分行李里面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孩子小,需要照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父亲举手之劳就可解决的事情,何必在炎热的公众场所让女儿大哭并引起路人注意呢?但这位德国父亲坚决不为女儿分忧解难。

他首先蹲下来安抚了女儿几句,意思是女儿的东西带得太多,早上他和太太已经提醒过女儿了,可是她自己还是坚持带这么多东西出来旅行。渐渐孩子平静下来了,他帮女儿打开了箱子,取出了一套小型乐高玩具,一本旧书和一只玩具小熊,然后让女儿自己重新整理箱子,扣好。我以为父亲终于想明白要帮孩子了,会把这些放进自己的箱子或者背包。而他的下一步举动却让我非常意外:他吻了女儿的额头,告诉女儿这些被筛选出来的物品与本次旅行无关,应该主动丢弃,放到垃圾桶上面,留给其他可能需要的人用。而且提示女儿要分类摆放。让我更意外的是,刚才还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平静地擦擦眼泪,照做了。之后,她拉着自己的小箱子和爸爸的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虽然也回头看了几眼,但也许这以后她再也不会给自己添加多余的负担和指望别人的帮助了。

德国的家长带孩子去饭店吃饭,不会让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如果孩子点的饭菜吃不完了,家长就会让他一一吃完,即便吃撑肚子也要让他吃完,否则孩子就不会再有享受饭店美味的机会。孩子撑一次肚子,下次在饭桌上点菜时,孩子就知道要适可而止。

其实,德国的家长也一样深爱着孩子们,但是他们很少溺爱,更重视培养孩子的意识习惯。这种深入生活的教育,从小筑造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使得德国的多子女家庭也不会乱成一团,不用都靠父母来操心管理和保护。而且儿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很大概率上会伴随孩子们一生。

猜你喜欢

德国人旅行德国
近三成德国人是月光族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梦梦”“娇庆”德国行
小黑的旅行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
六成德国人认为“有钱能更幸福”
夏日旅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