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物传记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2017-05-10刘士芹

文教资料 2017年6期

刘士芹

摘 要: 人物传记题目涉及面广,答题方向也不尽相同。本文只针对人物传记探究题的解答进行技巧性分析,重点抓探究主体的三个方面,即传主、作者、我(答题者)。通过对这三者的分析,找出解题方向,理出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人物传记阅读 探究主体 解答技巧

人物传记阅读对考生来说是较新的知识考点,是高考教学的重点,对教师而言也是新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高考传记类阅读加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更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如何把传记探究题的知识要素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成为教师在人物传记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注重探求答题方向,找出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就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中有关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主要包括:(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問题,提出见解。基于上述内容,我发现传记类阅读探究的主体其实就三个方面,即传主、作者、我(答题者)。抓住了这三个主体要素,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下面就这三方面探究传记题的答题技巧。

一、吃透传主,合理概述

传记文学主要是记人的文学,因此,对传主形象的探究就成了传记文学阅读的常规考点,对传主形象的把握就成为解题的关键。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但是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传主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因此传记一般都是选材精当,高度概括。往往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尤其是那些传播正能量、值得社会弘扬的人更是选取的重点;对传主的事迹要有选择,选择能够概括传主一生特点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

要想吃透传主形象,就要充分理解文本,梳理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基本事实,明确传主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业绩贡献等,还要注意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感情倾向。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特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看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第三,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把握传主形象;第四,注意作者对传主的介绍和评价。

纵观数年来的传记探究题,涉及传主形象的考查比比皆是。比如2015年的全国卷《蒋军赋采薇》的探究题——“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此题就鲜明地考查了传主的特质。要想做好此题,就要结合文本,梳理事实,吃透传主的思想性格、行为能力等,如从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抄录诗文给官兵吟唱,激发他们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可知其是抵御外侮,献身正义事业,积极备战,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从戴安澜为部属各官长题词:“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可知其是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从战事危急时其给妻子留下绝命书,可知其是对敌作战、勇于担当、关爱家人、侠骨柔肠的热血男儿。从其以诗词激励将士,赋诗明志,可知其是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一代儒将。再从东瓜保卫战中,其不苟且偷生,以死殉国,可得其是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的军人楷模。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即可。

由此可见,传记文学阅读中把握传主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是解答一些探究题的关键。所以,教学中要始终如一地把吃透传主作为重点。

二、明确传记作者的主体意识,巧妙作答

传记作者的主体意识在传记写作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统辖着传记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对传主的选择,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艺术手段的运用和传主形象的再现与阐释。传记作者主体意识的增强,致使其不再把传主当作偶像崇拜,而是以反思批判的目光对传主进行评价和阐释。所以,任何传记作品都包含着传记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是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其具体表现为传记作品中不仅提供有关传主的生平材料和经历,而且对传主进行解释。与此同时,传记作者在对话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驱动下,与传主进行着平等的心灵对话和交流,对传主进行理解与把握,对传主的思想性格行为做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而非被动地再现历史。此外,传记作者的主体意识还表现在传记写作中艺术手段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再现上,如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场面、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琐事描写,通过比较表现人物性格等。

总之,传记作品中无处不体现传记作者主体意识的渗透,只有明确作者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解答问题。如2011年全国卷《下笔不觉师造化》的探究题——“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此题的设置就明确地考查了传记作者的主体意识在艺术手段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体现。作者通过黄宾虹和张大千在成名先后、作画准则及对画与钱的关系上做出比较,强调二人在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评价得出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画风不同,实则是二人追求的人生理想不同。把握了这些,再回答探究题,就如囊中取物。可以谈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也可说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还可以二者结合,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所以说作者的主体意识也是我们解题的一把钥匙,我们要灵活运用其去解命题之锁。

三、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

“我”即读者,传记文学阅读的答题者。“我”通过阅读传记文学获得的知识多寡及精神层面提升的深浅直接决定了探究问题的优劣,所以,“我”应认真阅读传记文学,以期获得更多的感知。传记文学在客观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名人成长史,传主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传主的生活经历的细节,传主的优点和缺点等,同时文本的结构和语言都是可借鉴的。我们阅读名人传记,实则是向书本学习的过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某种成长的人生经历,丰富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志气,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提高专业水平和写作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说,“我”积极阅读传记文学的态度,将会获得对文本更多的认知,从而提升自我,以取得较好的答题效果。

传记文学阅读中很多题目都会涉及“我”参与文本的探究,如2015年全國卷《朱东润自传》的探究题——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我”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合的能力,第二问则较为开放,考查“我”对问题的判断和探究能力。具体作答时既要求“我”借助文本明确朱东润的文学传记观,又要求“我”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时,要充分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探究问题中,因为“我”对文本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答题的优劣。

总之,通过主体人物传主、作者、我(答题者)三方面探究答题技巧,可以起到有效、快捷、准确解题的作用,所以课堂上要带动学生一起寻求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能力。

以上观点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只要通过探究答题技巧,使学生解答问题时有抓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吕玲玲.人物传记探究题答题举例[J].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2016(7):20-21.

[2]杨军,胡红梅.立足文本 规范表达——高考人物传记探究题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0):109.

[3]冯加兵.高考人物传记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8):295.

[4]张珍.关于高考传记阅读探究题的思考[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12).

[5]孔令元.高考人物传记类作用题的八种类型[J].语文知识,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