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等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疏导对策
2017-05-09孙国辉
孙国辉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7-02
在小学,为了抓“及格率”和“优秀率”,很多教师重视“学困生”和“优生”的教育,“中等生”渐渐地成为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很少受到表扬,也不曾受到批评。由于老师忽视,很多可造之材渐渐被埋没,甚至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小学中等生心理问题的现实意义
在日常教学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任课教师最先记住的,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反差大,细心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其实“中等生”也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对他们给予关注,提供锻炼机会,从而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使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和培养,这会导致 “中等生”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意识,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是相背离的。
二、小学中等生常见心理问题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中等生” 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抛开个性问题,就教师的影响来说,“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消极心理特征
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较为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他们时,他们的学习、活动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产生消极的心境。
意志方面: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降低学习、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信心,导致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完美。
性格方面:由于以上情况,长久下去,其性格更加内向,不善交际。遇到问题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
由于长期缺乏关注,“中等生”的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使情况变得复杂,使他们陷入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导致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
2、积极心理特征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认真、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严格遵守学校纪律要求。
“中等生”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差距。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课间休息或活动时,想参与,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开展教育,将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社会状态的人,塑造成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履行职责,担负重任。
三、对小学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疏导对策
第一, 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访谈能力。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深入学生家庭中,通过对家长询问、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将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这样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例如,冷静却缺乏热情;爱出风头却又缺乏创新。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3.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妨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
4.赏识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尽可能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给予学生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纳入到课上、课间等方方面面。如上课前,对低年级胆小的学生就可以摸摸头,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举手发言;用微笑、目光做短暂的交流,给予学生以真诚和鼓励,唤起自信。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及时予以表扬肯定,可在全班表扬,也可私下表扬;发现他们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第二、掌握疏导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學生有自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开展“找优点”活动。让学生找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的劝告,发扬长处,纠正缺点,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
2.创造成功的记录。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在大家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会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选准目标,使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相符,量力而行。
总之,小学“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值得每一位老师关注,要求我们都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有一对认真倾听的耳。孩子的内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播下健康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做个辛勤的园丁,相信用我们的双手必将给孩子们一片纯净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