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服务于河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优势*

2017-05-09马丽颖高贺胜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价值链河北影视

马丽颖 高贺胜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地方高校服务于河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优势*

马丽颖 高贺胜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近年来,河北省影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相比较而言,河北省影视文化软实力薄弱,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高等院校是优秀文化、专业人才、优质资源的聚集地,一直在社会中扮演着突破创新、传播先进文化的角色。高校在河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中可以起到良性作用,优势明显,它是建立健全河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高校;社会职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

一、河北省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1998年,英国最早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文化创意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公民的文化需要为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1]。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编撰的 《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1万亿元,预测约占GDP比重的3.77%。目前,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列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影视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集艺术、商业、文化于一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作为新型文化产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调查报告》显示,文化创意产业在河北省新的主导产业体系中发展速度位居首位。近年来,河北省努力改善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先后制定下发了《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办法》等文件,逐步放宽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自2011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从每年的1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河北省影视创作者开拓胸襟,祛除思想禁锢,出品了一批影视精品力作:本土知名导演陈力执导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获优秀故事片奖;河北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影《王牌》,获得口碑和市场双丰收。当然,兴奋于影视“冀军突起”现象的同时,须冷静地认识到,河北省影视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薄弱,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处于稚嫩的起步阶段[2]。河北省影视文化领域里的创意匮乏,反映在优秀本土文化表达以及国际前沿文化传播方面都还拥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发挥地方文化优势,用国际化手段讲好河北故事,任重而道远。扩大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建构强有力的影视文化产业体系,是加大河北省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文化创新,教育为本。作为文化创意和创新思维最集中的组织之一,高等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贡献之大,发展势头之迅猛,越来越引发关注。

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凸显

对于高校职能的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学界比较公认的是“三职能说”,即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传承创新”被认定为高校第四大职能。地方高校决定着区域文化资源的数量、质量,是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

历史上,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主张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硅谷是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的代表,二者都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镜鉴。高校强大的科研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输入活力,同时高校也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和知识库。历史经验昭示,大学在技术和思维的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当前,知识经济、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地方高校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自身使命,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3]。就所掌握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科学研究和对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过程的作用而言,高校首屈一指。地方高校要自觉融入社会,主动承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任,培养适应影视文化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升华和创新影视理论、文化产业理论,成为直接为影视工作输送新鲜血液的孵化器,并获取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地方高校在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优势

如图1所示,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是系统而严密的有机整体,每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产生连锁反应。价值链由创意产业的各增值环节所构成。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形成创意人才脱颖而出、创意产品层出不穷、产品转化机制完善的良好氛围和资源条件[4]。将高校纳入价值链中进行分析,会发现高校在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拥有价值优势。

图1 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

(一)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大化发挥

创意,位于产业价值链条的起始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也是命脉。创意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更不是违背规律的空谈,而是依靠创新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高科技对固有传统文化资源的提升与再创造,它是文化产业中创造巨额价值的部分[5]。目前,全国范围内影视文化创新比较薄弱,这是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停滞徘徊的重要症结所在。大部分内地成功的影视节目要么是舶来品,要么是经本土化改造后的再加工节目。审视河北省影视作品创作,节目创意性也相当匮乏。这与社会环境和长期以来创作者思想的局限有关。

继“211工程”和“985”之后,国家大力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创新是大学的生存之要,也是高校更好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之要。高校在校学生的思想禁锢少,大都思维活跃,与时代同步。年轻的生命个体在体会生活的同时,问诊着社会的命脉,激发着创造欲望。例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以及诸多高校自办的大学生原创影视作品大赛,在向世人展示青年大学生不落窠臼的创意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在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连续几年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中,高校学生原创作品已经占据了获奖作品的半壁江山,质量实属上乘。

(二)相对集中的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高校拥有社会优质专业人才资源和较为高端先进的设备资源。高校人才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道德意识。首先,高校的学者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6]。本土高校的教师更能够根据所在区域的影视发展特点,对影视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其次,对影视专业怀揣热情的高校青年学子,他们对于影视理论与创作规律的掌握较为专业。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加,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大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逐步成为未来行业一线工作者的孵化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社会已经成为必然。地方高校侧重强化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参与市场的影视项目创作。许多院校已经把社会项目带到课堂,以项目拉动教学,让学生的影视创作行为与业界接轨,直接服务于区域影视文化创意产业。

为发展教学,高校注重对于设备和实践场所的投入和建设。很多大学拥有先进的影视制作场所,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基础上,一些高校的教学实践场所面向社会,将影视文化项目直接引进校园。河北省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河北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在河北新闻传媒界的影响力,以创造性、创新性思维为核心,在对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推广与传播层面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为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更从在校大学生中着力培养一批适合河北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高校是区域文化的直接建设者和文化传播载体

进一步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体,加强校企合作。采取“政府支持,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四位一体的模式,逐步形成品牌,进而带动教学、科研、市场开发[7]。例如,荣获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称号的河北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已有41家文化企业入驻,成为集大师创意园、创意文化生产中心、文化创业孵化园、校企文化创意合作基地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创业园区,为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原动力,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和快速发展。该园区积极与地方合作,拍摄了《栾城好人》系列纪录片,大梁江历史文化名村系列纪录片,以及清西陵文物保护系列专题,真正做到了服务于区域发展。入驻园区的李洪绸影视工作室创作的《大学生同居的事》等系列情景剧,充满大学生特有的突破创新,取得了社会认可和经济收益,是高校成功走向市场的典型案例。

(四)主流受众群体高效反馈

消费者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消费者对产业链有反馈的作用,促使整个产业价值链成为灵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体。

在大众传播的系统中,受众是解读者,是参与者,是主导者,是信息需求的活跃主体,是文化市场的真正主人。毋庸置疑,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具有对文化创意产品更高的接受力、传播力、消费力和创造力,是当下影视文化产品输出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而他们对影视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需求量与需求样式又将以反馈的形式作用于价值链起始点,即内容创意。高校在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中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内容创新出发,最终传播至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再将消费群体的传播效果有效反馈,促成良性的价值循环系统。在这种系统的作用下,在对影视文化产品的主流受众群体产生良性把控的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固定受众。

总之,高校在河北省区域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中可起到良性作用,优势明显,可发挥高校独一无二的特质,成为建立健全河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尚属于发展阶段的河北省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亟需新生力量突出重围,为河北省影视文化的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其中,地方高校实为值得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河北省文化大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地方高校建设。最终实现良性循环,获得双赢。

[1]胡智锋,李维东.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问题[J].现代传播,2010(6):62.

[2]汪帆.六大眼光促河北影视发展[J].当代人,2014(3):15.

[3]人民日报凭栏处:地方高校应主动服务区域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9(18).

[4]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1(7):108.

[5]王大超.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12-09-02(5).

[6]张颖.对河南省高校艺术教育应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2):130.

[7]王丽琦.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2012(12):151.

(责任编辑:邢香菊)

2017-01-13

*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融媒体环境下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研究”(编号:2014031307)成果。

马丽颖,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理论;高贺胜,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理论。

猜你喜欢

价值链河北影视
影视展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河北卷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影视风起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