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探究

2017-05-09张珍珍

速读·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张珍珍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要真正地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化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探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因此,课堂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增强课堂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我国以往的高中化学实验在内容上过分强调规范的操作,造成化学实验没有充分发挥其趣味性功能。近年来,我国的教材编写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探索,在《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中设置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供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选做。例如讲《铁和铁的化合物》这一节时可以利用“喷雾作画”趣味实验作为引入,即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然后将纸晾干,钉在木架上,在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在进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可以先做一番茄电池音乐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盐类的水解时,课前先用滤纸剪好一朵白色的“桃花”,并准备好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等。上课时,先在“桃花”上喷上一点清水(无色酚酞),由于滤纸吸水性良好,“清水”很快就均匀分布在“桃花”上,然后再喷少量无色醋酸钠溶液,结果“桃花”瞬间变红,可是,当又在“桃花”上喷洒氯化铵后,“桃花”又神奇地变白了。这一演示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盐类的水解的求知欲望。

二、增加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目前,我校高中化学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是教材中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即可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它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高分、实验低能的有效手段。试卷上有道这样的试题:长期存放的Na2SO3可能会被部分氧化,先通过实验来测定Na2SO3试剂的纯度,出题人给出的方案是,先用稀盐酸除去亚硫酸钠,然后再加BaCl2产生BaSO4沉淀,通过求BaSO4的量就可得出Na2SO3试剂的纯度,我趁势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办法求算Na2SO3试剂的纯度,其中有学生就说通过测定SO2质量,其思路是:用稀盐酸与试剂反应产生的SO2被碱石灰吸收,通过称量碱石灰吸收SO2前后的质量,进而求算Na2SO3试剂的纯度,问题是能确保生成的SO2能全部被碱石灰吸收吗?学生就会想到用H2把装置中的SO2全部赶出被碱石灰吸收,我又问怎么确保碱石灰不吸收空气中的成分呢?学生说装碱石灰球型干燥管后连一个装碱石灰球型干煤管。因此,设计实验对于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增加傳统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

长期以来,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繁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老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实验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加以改进。比如必修1(人教版)NaO性质探究实验中NaO与CO反应,传统实验是制取CO气体并通入NaO,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做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加以改进。CO一定要制取吗?氧气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条复燃实验加以验证吗?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了该实验。有学生设计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进NaO粉末中然后吹气,可以看到棉花剧烈燃烧。新设计的实验不仅证明了NaO与CO反应生成了氧气,而且证明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来灭火,有的同学打破常规,改进了NaO与水反应的实验。同样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几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剧烈燃烧,即水能生火。传统焰色反应是用无锈铁丝蘸取溶液或固体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该方法由于蘸取的药品较少,不利于观察火焰的颜色。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同学作了如下改进:将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点滴板上,再将要用的药品溶液用滴管滴几滴于棉花上,然后点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颜色。

四、尊重课堂实验现象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高中的许多实验现象并不一定与课本描述的现象一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一颗求真求实的心灵。例如在做Cu、Zn原电池的实验时,当Cu片、Zn片用导线连接后,发现除了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外,Zn片表面也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与课本描述的现象不一致,许多教师觉得不好解释,因此往往用课件代替了该实验,这样学生就无形丧失了一次对Zn片不纯也能产生原电池的理解。再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时,让学生讨论:含34.3g蔗糖溶液50ml再加水50ml,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等于1mol/L?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不等于1mol/L,应该大于1mol/L,因为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所以上述混合溶液的体积估计也小于100ml,而蔗糖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大于1mol/L。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量筒分别取50ml蔗糖溶液和50ml水,混合后学生发现体积为103ml,这样不仅问题不攻自破,而且培养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探索精神。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努力学习、更新观念,以实验探究为化学教育的突破口,同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肖邢,陆德文,徐步田.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1999(06).

[2]康午生.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与训练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