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验教学中比较摄像与摄影的用光

2017-05-08赵杰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用光摄影实验教学

赵杰

摘 要:摄像与摄影技巧是艺术摄影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摄影中题材不同则用光方式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因此摄影者必须要学会掌握用光技巧,在动态过程中,合理、恰当的选择、处理光线,从而使艺术摄影主题更加准确的表示,本文主要对实验教学下,摄像与摄影用光的技巧、教学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摄影与摄像水平。

关键词:实验教学;摄像;摄影;用光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55

摄影与摄像两种技术在用光方面存在很多异同之处,只有对光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熟练掌握与了解,并在这些理论、概念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不同采光环境下摄影与摄像的用光技巧,创作出理想的艺术品。

1 摄像与摄影采光的实验教学方法

摄像与摄影用光主要涉及到采光、布光两方面。采光指的是直射阳光、非直射阳光两种思冉光。其中直射阳光拍摄环境为室外晴天或云层较薄的天气,在大部分情况下阳光能够直射物体,光线明亮、光感较硬,投影较为明显,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使用以下采光方法:

1.1 自然光

(1)直射阳光的采光。 一天24h内阳光直射情况不同,其照明强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学生进行拍摄实践时要指导学生依据阳光对物体的入射角来选择适合的机位和拍摄角度,在选择拍摄角度时要注意避免主体出现长投影、逆光、畸形光影现象等,同时摄像机镜头和阳光直射照相机镜头不能被太阳直射。在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要依照太阳光的运动规律,合理选择实验时机与时间,从而使显色性、照度、色温等处于最佳状态。若主体局部形体处于不佳光影状态或暗影状态,可局部辅助灯光或者采用反光板进行补救,从而缩小光比差。④当光线过强时,可使用摄像机灰镜或者遮挡光线入射角的方式来缩小光比差,减少光斑的出现。

(2)非直射阳光的采光。导致非直射阳光的原因主要有阴、雪、雨、雾或者大面积阴影等,非直射阳光照射基本为散射光,与直射眼光比较,明暗反差较小、光感柔和同时投影不确定,在采光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处理。阴天,阴天时候云层较厚,因此到达地面的光线不强,同时光线无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方向性,此时摄影与摄像呈现的效果较为黯淡,画面整体偏灰,景物层次感较弱,因此在阴天实验教学时尽量选择明度差别较大、有固有色相的景物拍进行拍摄,为了更好的突出空间效果,可以采用运动镜头、技巧镜头或小场景等进行辅助拍摄,若条件允许则可以打光以辅助。雪天或露天,此时受到雪或者地面水汽影响,地面反光明显,亮度较高,雪覆盖与未覆盖的景物之间有较大的明暗反差,因此要尽可能的采用侧逆光角度或者侧光角度来突出物体层次。雾天,雾反光率极高,此时影像受到雾气影响不清晰,然而景象的亮度较好;人体皮肤反光率低于雾的反光率,因此在雾中拍摄时人物面部会比较暗,因此在人物拍摄时要使用辅助光[1]。

2 感光原理及特殊效果

2.1 感光原理

摄像是景物以照相机的镜头为媒介,在卤化银胶片上感光、成像,摄像与摄影在光的敏感程度、感光材料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用光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由于黑白胶片中的卤化银对蓝光、紫光敏感性较高,因此在黑白照片中较为明亮,而对绿光、红光敏感性低,因此在照片上则显得较为灰暗。在彩色摄影中,胶片的感蓝层下有一层黄绿色层,因此紫光、蓝光无法到达赶驴、感红层,在拍摄时无需使用滤镜[2]。

2.2 特殊要求的画面拍摄

灯光型胶卷照片在日光下使用,会呈现出蓝色,而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使用时,照片会发红,因此在不同环境下拍摄照片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对玻璃器皿、冰雪世界等进行拍摄时,需要表现其凉意与寒冷,此时可采用灯光型胶卷在日光下拍摄,从而使照片泛出蓝色调。在一些比较喜庆的节日或者婚礼现场进行摄影时,则可以采用日光型胶卷在灯光环境下拍摄,从而使画面呈现出偏红的暖色调,更好的烘托出喜庆的气氛,或者采用加滤光镜的办法来达到这一效果。电视摄影现场主要为彩色摄像,若需要黑白摄像可以通过后期技术来改变。由于光源、色温不同,因此在拍摄时可以加装白平衡电路或滤光片在摄像机上,从而更加准确的拍出不同气氛需要的画面的色调,并使电视画面的色彩最为逼真的还原。若需要对电视画面的色彩进行处理,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使用有色卡来调节白平衡,从而达到色调效果的不同;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滤光片,从而使画面颜色偏调,得到预期的画面效果。

3 静态布光与动态布光

布光指人工布光,方法较多,主要有主光、辅光、背景光、场景光、轮廓光、效果光、装饰光等,布光主要用于室内摄影与摄像,光型不同,则光照效果不同。依照创作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综合运用不同光型就是布光。摄像用光主要为动态布光,而摄影用光则主要为静态布光。

3.1 静态布光

主光:在摄影造型中主光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对于摄影物体的立体感、明暗反差、質感等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主光光位时尽量依照拍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辅光又叫“补光”、“副光”,主要是为了使摄影物体暗部的亮度能够提高,进而缩小光比,使画面的明暗反差得到改善。辅光的强度不能超过主光,并且在主光之后布置。背景光是针对背景进行照明,能够使背景亮度提高,使主体与背景间光比缩小,从而突出环境特点。场景光又叫底光,作用于整个场景,光照面积大。轮廓光多放在拍摄物体的侧后方或后方,效果光和装饰光是用于修饰整体布光效果。

3.2 动态布光

与静态布光比较,动态布光难度脚多大,要使照明效果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动态布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整体布光,即保证摄影机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处于明亮光线内。分区布光主要是要求影调、光效与重点区域吻合。连续布光主要是通过三点布光布置,使人物在运动时,主光、辅光等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得到同一光线造型效果。

4 结束语

在摄影与摄像的具体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并对两种拍摄的感光原理进行分析,观察二者本质的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自然光的效果与情调,从而培养对光的感觉。在布光时,可使学生有意识的对不同类型照明下,质感、气氛与立体效果等差异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从摄像的整体效果来考虑,充分利用不同布光优势,创造出好的摄像、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董伟.电视摄像用光与摄像技巧[J].现代办公,2013(08).

[2]徐国科.艺术摄影中的用光技巧分析[J].美学技术,2014(01).

猜你喜欢

用光摄影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对光
用光前精神立校 以公毅品格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用光前精神立校 以公毅品格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