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魂

2017-05-08马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字音老舍小说

摘 要: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语文文本的重要方法。在力图了解文章内容,加强学习记忆,疏通字词字音等方面,读的能力功不可没。所以读的能力基本代表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將从读的要求要领,各类型语文文本读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读课文的总体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每个人都会,但在语文学习中的读则被赋予了这一学科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读”,语文学科中,“读”可以说的上是看家本事,从技能性到人文性,可谓缺一不可。首先是正字音,辨字形。课标的要求指示出来,语文的学习从技能上要求掌握必备的字词,这些字词日后将成为阅读和写作的最重要基石。而教材是承载这一任务的“船”,通过对于课文的熟读,正字音,辨字形,做到对字词内容的充分掌握。每个生字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内涵,所以,用读的方式来深切体悟。其次,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人文熏陶这一方面,学生要领略文本语言之美,韵律之精,情感之挚,构思之奇。尤其是在整篇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握上,读的功力就更是不可或缺,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时,文字通过颅腔,口腔,胸腔的共鸣倾泻而出的时候,整篇文本也无意中在诵读者的大脑里循环了一遍又一遍,这不仅仅是对文章印象的加深,更做到了对于文本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真正的读在情感上必须是真挚热烈的,推进上必须是行云流水的,表达上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技术上必须是无可挑剔的,只有这样读出来的课文,才有“效力”,有“劲道”。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在选编上非常有层次和针对性的网罗了一大堆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文本。那么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读”又应该怎样进行,又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呢?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诗歌更是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中一朵绚烂的奇葩。针对诗歌的“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项需要格外注意,陆机在《文赋》中提到“诗缘情而绮靡,附体物而浏亮”,国内外很多优秀的诗歌都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彰显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正所谓“诗以言志”,诗,就是一个诗人想表达又无法直言的心灵,也是诗人在别人无法理解的世界里自由释放的空间。所以在诗歌的读上,作为表达情感的“钥匙”——意象,就成了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要读出茫茫雪色中黯然销魂的孤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要读出都城长安里高中科举的神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要读出沧海高山上舍我其谁的豪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要读出一轮圆月下思乡怀旧的情思。总之,不同的意象有着不同的读的方法,读对了,意境立显,读错了,诗意全无。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白话文”某种意义上在散文中发扬光大。散文以其灵活的行文,情感的真挚成为众多名家表情达意的首选。而散文的读在体现情感之外更要注意行文的脉络和走向。一篇散文看似散乱,但其中暗伏的脉络一定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一定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之中文字与文字,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微妙关系,流于毫末,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发现。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想要找到的方法就是用心读!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两条行文线索(感情和行踪),一正一副相辅相成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两条线索流畅的贯穿在文章当中,但又不容易被发现,如果不是在一遍一遍的读当中来细心寻找,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而对于小说,读,就更是不可或缺。由唐传奇发展而来,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的小说本来就是市民文学的典范,有无可读性就是一部小说到底是否具备文化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标志。小说的艺术成就很大一部分其实就在于文本当中感染力丰富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隐藏内容”就需要阅读者用阅读的功力来揭晓。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一大特色就是鲜明突出的京味儿。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老舍是语言大师,小说中大量用到北京方言,方言中独特的俏皮和底蕴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样的语言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小说情节张力的表达大有裨益。要揣摩小说的精髓也必须从“读”来入手,就像一颗美味的巧克力糖果,对于味觉的刺激是一方面,而从入口到品味再到整个融化,这一完整品读的过程才是领略真谛的王道。

说明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说明性,作者要交代的知识和信息就像锦缎一样错落的点缀在文本中。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需要火眼金睛。不得不承认,语文学习中考试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文本类阅读题主要考察的点就是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提炼,毕竟考题所需要的只是一部分。这既是对考生提炼信息能力的考察也是对阅读速度的试炼。在日常学习中,依靠“读”打磨学生阅读的功力和技能,成绩才会在考试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读”的准确,“读”的稔熟,“读”的精炼,是学生必须学习和锻炼的素质。

那么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要注意什么?

第一,行进的流畅。很多学生由于课外读书不多,积累不够等等原因,有“阅读障碍症”,速度慢,不连贯,是这一类学生的通病。所以流畅的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无疑是颇为重要的。

第二,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切记空洞,刻意煽情。用心体悟,“情自心出”,是对文章的尊重和听众的负责。毕竟“读”,是具有审美的体验的。

最后,字音的准确。这一点体现了学生的基本功,扎实的功力无疑是阅读文章最重要的要求。

总之,以“读”为魂,以“读”为纲,以“读”为动力,对于语文学习的进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从容不迫,精雕细琢,日日精进“读”的水平,符合课标对当代学生的要求,也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作为教育者,更是应该加强引导,树立典范,为朗读创造合适的机会和平台,让“读”的快乐,精神,渗透进所有学生的内心深处,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提升能力。

作者简介

马超(1995.08)男河北省满城县语文教学科教2013级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字音老舍小说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