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子技术类竞赛学生的选拔、培训方法的探索

2017-05-08刘洪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竞赛培训方法

刘洪涛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电子技术类竞赛学生的选拔和培训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竞赛选拔 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

高校电子技术类竞赛是教育部、工信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此外,一方面为学生就业,择业提供了重要的在校表现依据。另一方面,竞赛与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对于推动其课程教学、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

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积极参加此类竞赛,并围绕竞赛积极进行相应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围绕“学以致用”的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原则,并逐步完善了学院的几个专业硬件实验条件,增加了开放性实验项目及竞赛组织和培训,为学生进行实践类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场所,并对学生的选拔、培训方法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赛前组织和培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选拔范围有限

此类竞赛由于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需要该学科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模,设计原理,并经过软件仿真,最终动手以实物的形式实现。而动手实践并不是短期能建立培养起来的,需要至少一年到两年的相应培训。而当前的此类竞赛的参与学生多为大三、大四学生,对于刚刚大三学生来说,由于刚刚学习完整相应理论,大多学生缺少相应的项目实践经验,多数仍不能满足竞赛要求;大四学生由于忙于毕业实习及就业压力,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因此,只有少量平时注重实践的大三学生最为适合,且仅限于某特定专业的学生,造成选拔的范围不宽,数量就更有限,最后对竞赛成果或多或少存在影响。同时,这种选拔方式整体也不利于学院学科的建设和学生的发展。

(二)竞赛资料选择不合理

参赛学生即便学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差,多数学生习惯了理论设计和仿真,而实物焊接、调试能力差,与竞赛要求脱节。另外,竞赛的学习资料不系统,且多针对以往的竞赛题目进行理论解析,方法论证,由于技术的保留,缺少电路原理设计,芯片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调试方法的详细说明,且多数资料看不到任何源程序代码,甚至有的程序就是调试初期的少量代码,不但没有起到引导作用,还给学生带来了一定误导的作用。另外,学生最最缺乏的就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且不会进行资料的收集、辨别和使用。

(三)竞赛前期准备不细致,学生分工不明确

赛前还包括信息的收集,元器件的准备,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它新模块的学习等,这几方面准备不足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且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参赛队员分工协作,不可能每个队员面面俱到,而整个准备过程多数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各自进行,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学生习惯一起进行某方面的研究,缺少分工协作,最后导致大家都会都不很精,整合不到一起。另一方面,如果在准备过程中方法不对,往往误入歧途,更不能达到效果。

二、改革内容和方法

(一)扩大选拔范围,提前进行相关内容培训

根据多年培训和实践经验,对竞赛人才选拔进行改革和完善,扩大选择范围,其中包括相关或邻近专业的大一有兴趣的新生。采取前期相关知识介绍,进行简单的C程序及电路识图、电路原理内容培训指導,然后安排学习内容,讲解其自学方法后,给学生安排固定的学习场所,给予一定的适应时间,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这一期间进行了日常考勤,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自制能力,为选拔提供依据。在第一轮选拔时综合考量上述情况,淘汰50%,;经过短期对C语言中指针和结构体等内容及程序设计思想和算法培训后,进行第二轮上机考试选拔,再淘汰20%;对硬件电路的焊接方法,简单元件使用原理进行讲解后,并进过几个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物现场制作的方式进行第三轮选拔,再选拔淘汰10%。淘汰比例和人数根据实际学生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剩余30-40人左右。这样,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提前了相应培训内容。

(二)学习资料整理及相应环节的细化

对现有积累的竞赛学习资料进行整理,指导学生拟定学习计划,有步骤地消化理解已有的技术储备,避免学生把精力花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块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时代的发展方向,引导能够尽快掌握新事物的能力,适应竞赛和就业的需要。另外,需要引导学生资料的收集方法,不仅限于课本及参考资料,应定期对各电子论坛的内容进行整理,并组织学习,定期还要由专任指导教师组织学习,讨论。

(三)细化赛前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

细化赛前准备过程,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分项训练,并根据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根据不同竞赛实际情况有步骤的完成各项准备,尤其是赛前出现的新技术或与竞赛有关的高精度的元件或模块,都要提前采购,认真学习研究后,探索最佳的使用方法。另外,要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任务分解,各尽其能,培养分工协作能力。整个赛前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加强,指导教师要定期现场跟踪的指导,尤其是学生调试遇到问题,进展缓慢时要叫停,帮助其分析原因,尽快解决问题。

三、结语

该方法已应用了多年时间,得到了众多参赛学生的认可,在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为我院学科的建设和改革提供给了依据,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电子设计大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9).

[2] 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 孙丽明.TMS320F2812原理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竞赛培训方法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