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017-05-08李洪洁
李洪洁
摘要:现在的部分初中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如果一个人缺少道德情感,对任何事情都缺少责任感,那么他不会发自内心关爱他人,与他人真诚交流,同时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方法
一、切合学生日常生活
在思想品德教育当中,多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求老师充分利用生活当中各种教学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涉及过的话题作为教学素材,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理论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它是从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知识,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初中生阅历较浅,但是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一方面需要灌输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将理论与实际两者相联系,将抽象了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在举例时,可以选择发生在身边同龄人的事件,这样可以使得例子更加有说服力。总而言之,老师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应当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工作。这既是党中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老师应当尽到的责任。
二、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现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以课堂为主场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为学生渗透更多德育知识。要想更好地传递德育理念,老师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本节课的教材,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德育点,使课堂的价值充分发挥。笔者以人教版当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为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现阶段更多地是培养他们适应学习、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需要更多地传递正确的学习理念与方法,使他们的意志可以得到磨练,养成自律的精神,对待社会能够秉持正确的管理,确保人格的健全;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教育主要是法律常识的普及、人际交往技巧的传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法律常识,了解自己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更多地是普及爱国主义的知识教育。通过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三、与家长携手共同做好孩子德育教育工作
家庭是培养学生习惯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教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老师。然而,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断的进行“智力投资”,卻忽视了孩子品格的培养。因此,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与老师携手共进,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组织家长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鼓励家长对班级课程活动提出建议,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两者统一。
(二)对家长进行指导,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统一设计《好习惯评价表》,将本学期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列在表格中,并且向家长说明指导训练的方法。
四、在环境中陶冶
通过环境的不断优化,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在教师的内部可以多布置写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美;在学生活动比较频繁的场所,可以在墙面上悬挂名言警句,让学生时刻接受者文明的洗礼;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开展特训班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鼓励学生参与到绿化、净化校园当中,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陶冶自己的行为。三是优化心灵环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校园内外美的环境,美的心灵,让孩子们引起心灵的震撼,并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五、为学生树立榜样
思想道德与其它学科相比,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老师在日常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去崇敬自己,甚至是模仿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老师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工作中都应当秉持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在上课的时候,要端庄大方,讲普通话,逻辑思维清晰,语句简明扼要,板书清晰规范。这些举止都在无形中感染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所在。在辅导“问题生”的时候,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只有不断的实践,才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能够将学校的需求真正转变成学生自己的需求,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例如校园广播、海报等,普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校园周边的好人好事。同时在每周班会课的时候,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平时搜集到的各种资料,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再现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也能感受到好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比如组织学生到军营学习一日,观看军事表演,参与到军队内务整理当中,引导学生多与军人交流,体验军人坚毅刚强的精神;利用每周末双休日的时候组织学生参与雏鹰假日小队中,让学生可以多接触社会活动,体验到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乐趣;最后,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小游戏为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义务和职责,比如遵守规则、与其他成员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