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7-05-08李艳阳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学生就业模式不断革新,各高职院校也对学生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对当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症结进行了剖析,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如何加强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人才培养也有新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也原来越重视学生的创业工作,付出了大量人力财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也很突出,相对于本科院校,各高职院校还处在刚起步的努力探索阶段。尽管如此,面对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巨大的就业压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之一。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预计 2017年毕业生人数将超过7700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学生创业,是解决当前严峻就业形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给创业学生提供很多优惠政策,使很多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自主创业已成为很多学生的努力方向。
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高职院校不断努力,创业成功的高职院校学生仍凤毛麟角。相对于本科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上要低,就业质量也一般,因此创业意愿相对较强。然而,从高职院校目前状况看,师资水平相对较低,提供创业教育的条件也一般,学生缺少创业指导,且接受的指导教育专业性较差。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虽然激情高昂,但因缺乏充分的创业准备,往往只有极少数能够成功,加重了学生家庭的负担。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1.认为高职院校不适合开展创业教育。目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创业对学生的知识及创新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在学生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本科院校开展,高职学生相对知识水平低,知识面也较窄,不太适合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的创新创业,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么不开要么仅开设选修课。其实,高职学生虽然知识掌握一般,但思维活跃,普遍情商较高,人际交往能力强,可以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
2.认为学生创业是无奈之举。在某些教师或学生看来,创业是某些无法就业或就业质量较差学生的无奈选择,认为公务员、白领才是好的去处。
3.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其实,所谓创业教育,不仅是指导学生如何创建公司或企业,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创业所应具有的素质,如创业思想、意识、技能等。在高职开展创业教育,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创业相关知识、创业的艰难程度,从而避免冲动型的创业行为发生。
(二)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水平有诗提高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创业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它不仅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和社会工作经历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创业教育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参与创业的成功率较低。教师主要依靠自学或者经验教学,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效果差。有创业经验的专职教师少之又少,外聘兼职教师如成功企业家由于欠缺专业训练和专业知识背景,又很难承担起课堂教学任务。所以,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师教育水平势在必行,除了要掌握基本教学方法、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开拓精神与动手能力,特别是探寻新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应以具备完整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并从根本上忽略了其与专业教育及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得创业教育仍然游离于育人体系之外。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主要表现在: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大多以选修课为主,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应因地制宜编写适合当地创业的教材,而很少有教師撰编写这类教材;课程内容也大多是相关内容的移植与拼凑,缺乏严谨性与系统性。上述种种原因导致高职创业教育效果缺乏实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四)忽视实践活动参与和创业能力培养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众多的创业成功案例,高职学生有着较高的创业热情,但有创业意愿者和能够采取实际行动的创业者的比例却很悬殊,这正说明了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匾乏。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创业教育效果有非常大帮助。单纯的课堂讲授可以对学生创业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业环境的认知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和合理选择项目能力等创业综合素质却不能相应提高。创业实践活动是提升创业素质的有效载体,但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多种条件制约,受众面较低。
三、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乃就业之源。目前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各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要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改变思维,将自主创业也作为未来职业选择之一。学生将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兴趣专长,由过去单一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要达到以上效果,首先,院各级领导和创业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学院条件和高职学生特点,努力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新的教学途径。院领导在认识到创业教育重要性基础上,充分支持创业教育分管部门,给予创业教育所需的资金和场所。教师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换醒他们的创业梦想,从而增强其综合能力。让学生具有突出的创业意识,从而为其掌握创业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打下基础。
(二)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创业课程教师是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绩的核心。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老师一般由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更谈不上创业经历。因此应多让教师进入校企合作单位培训、锻炼,切实了解企业运作方式,着重体会企业的经营理念、运作、文化、理念、风险等,以便更好运用到教学中。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所教课程特点,融入创业教育有关知识。定期邀请企业经营者、创业成功者、校外著名创业培训师对创业课教师和进行培训,以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创业教育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1.学习成绩较低,自我约束能力也一般,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目标都不明确。但他们又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做一件事情缺乏恒心和毅力,却又急于取得成功,这在创业过程中容易造成巨大风险。
2.性格活泼开朗,交际能力强,但容易急功近利,偏重个人利益,集体感较弱,同时思想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不能很好处理团队内部关系问题,造成创业失败。
针对以上特点,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需着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意志力。针对其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将创业类型从高科技转到服务型行业,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
(四)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仅靠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应克服资金和场地等困难,结合学院的特色,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探索创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转型,高校就业压力增大,各高职院校却仍然在扩大招生规模。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教育作为变革方向,引领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在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同时也会成为将来高职学生实现就业的选择之一,对减少整个社会就业压力也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曾平生,杨秀宁.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5(15).
[2] 唐百锋,鲁寬民.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8(1).
[3] 万卫华.创业教育,独立学院办学新亮点[J].高校高职研究,2007(12).
[4] 黄兴磊,曾毅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贯穿培养集群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9).
[5] 赵中岳.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6] 张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之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4).
[7] 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作者简介
李艳阳(1981.10),男,硕士研究生,安徽审计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