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规范化发展的路径
2017-05-08徐星华
徐星华
学报是高等学校非常具有学术性的理论性刊物,刊登的内容大都是具有研究性、新颖性的学术论文,学报的来稿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学报的读者大都为高校教师和学生、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所以高校学刊为学校和外界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是与外界学术联系的纽带。此外,高校学报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学术事业及创新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学报还有利于培养研究人才。优秀研究者由潜藏到学术显现需要一个实践过程,而学报是这个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肩负着出成果和出人才的双重任务。学报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又通过这些论文把各具特色的人才推荐给社会,使他们逐渐获得社会的承认。
高校学报能反映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高校的学科分布和学科优势。它作为联系国内外学者的桥梁,对于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报是进行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高校学报上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并具有广泛性、多学科性的特点,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术交流形式。在对外交流中,外国学者索要的出版物首先是学报,足见学报在高校对外开放中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期刊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学报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高校学报要进一步认清自身的任务方向,梳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探索适合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学报规范与编辑功夫》(许华春,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就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促进高校学报规范化的相关策略。
本书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了学报编辑的要求。在很多人看来,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其实编辑工作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劳动,这项劳动关系到学报的质量和水平。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劳动使得编辑工作没有固定的范式可以遵循,具有变化性。在编辑工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在长期的工作中去总结和提炼经验。因此,要想提高编辑水平,不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耐心和潜心钻研的精神,将编辑实践探索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出规律,反过来指导编辑实践,最终将编辑活动纳入科学的轨道。《学报规范与编辑功夫》从学术论文的编辑加工、文献综述的编辑加工、实验型论文的编辑加工、毕业设计型论文的编辑加工、考证类论文的编辑加工、教改类论文的编辑加工以及英语类论文的编辑加工等几个方面入手,具体论述了在整理稿件的过程中编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英语类论文的编辑为例,作者就从五个方面对编辑工作提出了要求:文稿内容的编辑加工,即把握好稿件的政治性、科学性和事实性;文稿文字的编辑加工,编辑应针对稿件中存在的文字问题,适当的进行调整结构、修改润色词句、梳理文字等;文稿技术性的编辑加工,即在技术规格方面为使原稿符合出版要求和读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事实材料的核实,即与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照,看原稿是否准确;以及插图及辅文的处理。第二,本书既具有专著性的构架又有论文性的体例。全书由八位作者分工合作而成,共有数十篇论文组成,并有其“书”与“文”相结合的二重性特征。首先,从其专著性来看,本书共有六编组成,每一编中又包含几篇相对独立的论文对主题加以细致阐释。第一编是《文件学习编》,本编又包括五篇论文;第二编为《文体概议篇》,也由五篇论文组成;第三编为《文稿加工编》,共计十三篇论文;第四编为《例文例述编》,共有九篇论文;第五编为《规范解读编》,共有五篇论文组成;第六编为《相关附录编》,共包含十二个文件及国家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本书从有关文件到相关问题,从文稿加工到经验概括,从“规范”运用到“标准”查找,都包含在內。第三,本书还具有学术论文性的体例。本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论文的形式构成全书的整体架构。全书在其基本架构下,各部分在内容上也有其内在关联性,形成了一个就“学报规范与编辑功夫”作论而成的理论体系,逻辑上严谨而紧凑。整本书既具有问题性又具有专业性,书中包含的一篇篇论文,也是既具备形式上的文体性,又具有内容上的专业性,大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书中收录的大部分论文所采用的都是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的结构方式,构成了论文的由绪论到本轮再到结论的完美结构形式:在绪论部分提出问题,推出论点;在本论部分对论点进行分析问题,采用归纳、演绎等多种议论方法进行严密的论证;在结论部分解决问题,对前面的论证进行综合收缩、概括以至理性升华,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文本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正因如此,本书完美地实现了形式和内容和谐结合。
总之,《学报规范与编辑功夫》以其独有的形式和专业的内容对高校学报的办报准则进行了规范,对编辑的能力和素养进行了明确地规定,并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学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是一本理论与实践意义兼备的“工具书”。 (作者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