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2017-05-08袁庆武
袁庆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学工作者的基本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學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动物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当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的时候发现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我没有在前面的故事情节里多逗留,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直接把问题指向过桥要注意什么?他们能过桥吗?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吨”这个新的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吨”的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数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用活教材,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开发教材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还会影响着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一)从教材出发,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学段要求,如,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连续几册安排“观察物体”这一内容,二年级上册只要求学生辨认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就不同即可,如果在这时引导学生怎样看到物体的两个面、三个面,那就是没有吃透教材,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二)把准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准教材就是准确把握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等,只有把准教材,才能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课堂。
(三)从教材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都要通过创设情境、选取素材、设计思路等方式,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融入教学实践中,或增删,或拆合,使教材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的过程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四、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五、激励评价,享受和谐课堂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学过程中正确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資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
六、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研究表明每个人同时具有多种智能,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课堂上应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智能特长。
七、设计精当有效的课堂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基础性、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八、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著名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达到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观点,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凭借数学所特有的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合理运用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