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动力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2017-05-08汪勇
汪勇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弹性波动力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弹性波动力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弹性波动力学》是我们学校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核心课,它为后续的专业课《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和《地震勘探原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效果往往影响着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兴趣[1]。该课程理论性强,涵盖的内容广泛,数学公式繁多,信息量大,学生往往不易掌握。要讲好这门课程,有难度,有挑战,如何有针对性地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我们努力实践探索的目标。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与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进行以课程体系为主的教学内容改革,我们需要遵循一下三个原则:(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考问题,一方面既要弘扬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文关怀,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还要创造机会使大学生立足火热的建设实践,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傳承优秀民族文化。(2)要把经济社会需求作为高校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改革要研究当代大学生观念、思想的变化和发展,探索大学生适应我国科技、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式。(3)一定要保留和优化传统优势课程,还要发展新兴课程和交叉课程。要让大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大学生的层次和知识结构与世界先进水平趋于同步[2]。
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时,我们需要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讲授新内容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准确无误的科学文化知识,使之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还要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世界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使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赋予学生增强新技能、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
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开展研究型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授与教师引导、课外实践与学生自学、教材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并达到完整、统一、和谐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融入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是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教学的心理氛围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教学更易被他们所接受。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教学质量[3]。
对《弹性波动力学》进行研究性教学,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改革:(1)课堂教学重点为启发式式,有选择地向学生进行讲解。针对某些重要概念,采用创设科学情景,引发学生积极发散型思考。(2)采取研讨教学法讲授典型例题,激活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例题研究中的重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要求学生发表各自意见,给出解决方案。(3)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特定专题项目提前几个星期发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分组,集体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课堂汇报,由老师及其他学生组成评委会进行提问和评分。(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结合当前弹性波动力学的难点、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的波动专业知识,研究一个实际工程问题;也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构思一个新颖的习题,自编程序后用计算机求解。(5)采用综合性考核方式,如学生的《弹性波动力学》课程总成绩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闭卷考试占40%,专题项目研究结果占20%,自由命题训练占20%,平时作业占10%,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占1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理解中学习,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相关知识得到强化。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问题。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内容[4]。因此我们首先要进行教育思想的改革:(1)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只是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带他们由深入而浅出,能温故知新,能举一反三。(2)树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教育观念。要让学生在科研的创新实践中,激发求知欲望和创造冲动,独立自主地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观点,最终超越前人,取得创新的成果。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有如下几方面特点:智能性、非智力性、双边性、双法性、综合性、多样性、最优性和扬弃性。改革方向应朝着“授人以渔”,师生“教法”与“学法”相结合,间接与直接传授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方向发展[5-6]。
在《弹性波动力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介绍下科学家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发生的趣味故事,介绍下诺贝尔获奖者,或者组织学生讨论;(2)摒弃填鸭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弹性波动力学》课程的具体章节内容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花时间下功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激起学生学习和硏究的激情,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提倡“讲一练二考三”。教师在授课时要控制讲授量,增强课下及课上的练习量,扩大考试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熊祝华,郭平.弹性动力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
[2] 刘建华,李德春.《地震波动力学基础》课程教改探讨.中国矿业大学,1996.
[3] 李枭鹰,《走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偏废的困境》.教改新视野,2010.
[4] 李新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2011.
[5] 毕磊,黑龙江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回顾[J].大学教育,2012,(2):45.
[6] 韩开峰,弹性波动力学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体会,2012.